内布拉斯加

剧情片美国2013

主演:布鲁斯·邓恩,威尔·福特,朱恩·斯奎布,鲍勃·奥登科克,斯泰西·基齐,玛丽·路易丝·威尔逊,兰斯·霍华德,蒂姆·德里斯科尔,戴文·雷特瑞,安吉拉·迈克伊万,格伦多拉·斯蒂特,伊丽莎白·穆尔,凯文·孔克尔,丹尼斯·麦科伊格,罗纳德·沃斯塔,米茜·多蒂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

播放地址

 剧照

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2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3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4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5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6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3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4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5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6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7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8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9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04:06

详细剧情

  老头子Woody(布鲁斯·邓恩 Bruce Dern 饰)收到一份广告,上面说他中了一百万大奖,对此他深信不疑,更决定从蒙大拿的比灵斯市步行到内布拉斯加的林肯市去领奖。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多次劝阻未果,最终小儿子David(威尔·福特 Will Forte 饰)决定开车载着他到林肯去领奖。去林肯的路上他们经过了Woody的老家,便决定去拜访那些久未谋面的亲戚们。Woody一家在那里短暂停留的几天里,整个小镇的人都知道Woody中了大奖,Woody顿时成了镇上的红人,接踵而来的是他的那些老债主们。David也渐渐了解了Woody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新的了解......

 长篇影评

 1 ) 我的父亲

如果你有我这样的父亲,这部电影肯定能让你泣不成声。 我父亲这辈子就是个杯具。我刚从肚子里出来,母亲就和他吵的天昏地暗,之后就没有停过;父亲对儿子本应该是个特别重要的角色,而我的整个成长过程里面几乎没有他的影响,似乎父亲是隐形的;死要面子,对外人一直是个老好人,却让自家吃了数不尽的亏;一个写得一手好字的初中生,一个会画画会唱歌的文青,到了六十岁却连个数字电视的遥控器都搞不定,怎么教都教不会。老婆嫌弃,儿女觉得负担,自己的兄弟姐妹几乎从来不来探望他。 年轻的时候当过兵,我还见过照片,那时候特别帅。后来跟着祖父去甘肃一个小地方当铁路巡道工,98年全家迁回故乡杭州。 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好人,死要面子。年轻的时候工作被工友用扳手打破头缝了十四针,却不敢跟我妈说;被自己的亲姐夫诬陷偷5000块钱,靠母亲才讨回公道(钱被父亲姐夫拿去保养小老婆了);开店的时候,熟人讲价价他从来不还,还免费帮忙,母亲为这个骂了他一辈子。04年4月1号,我初三,他又一次帮隔壁的建材店送水泥(前几次母亲已经骂过他了),终于闯了大祸,脊柱错位,腰部以下瘫痪,至今睡在床上,或靠轮椅活动。家里本算富裕,因为他,十年才缓过劲。 他又特别寡言,仅在开心的时候讲自己二十多岁的事情,不厌其烦重复地讲,有的事情我听他讲过三四遍了。一讲话母亲就会白眼他。 他也喜欢喝酒,酒量很差还很喜欢喝。喝醉了就乱讲话,没铸成大错但伤自己的身体。瘫痪以后,自己一个人在家,就偷偷买酒喝,喝醉了从轮椅上掉下来,爬不回去,就在地板上睡一下午,我回来才发现。这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我父亲,Woody Grant的人生几乎一样。 Woody年轻时当过兵,服役后开始酗酒,喝醉了把自己摔得头破血流送到医院缝针,还说“beer ain't drinking”。 老好人,"Can't say no to anybody"。免费为自己的亲戚修车,到头却被他们勒索,不停的做好事终于毁了自己的事业,如Kate说的“That ruined him”,后被迫搬到Billings。被Ed“借”走Air compressor却从来没去要,车行卖给了ED,还要被他敲诈,最重要的是Woody还像只哈巴狗一样的愿意借给他身上仅有的20 bucks。 沉默寡言,从不主动挑起话题。别人问他事情,要么就是没听到不搭理(我父亲也重听),要么就是I don't know, I don't remember, What for。 其实他一直都很清醒,都知道,都记得。进父母的房间的,还记得会挨抽。只是“Guess nobody's gonna whip my ass now”,只是如被问起Peg是否是他的曾经的女友时回答的“Doesn't matter now”,所以他宁愿嘴硬,宁愿装作不知道。其实电影里Woody说的大部分“I don't know”都暗示他知道。 电影前部分都挺无聊的,做些人物设定之类的事情,让我们认为Woody就是个逗B;中间的部分,到了Hawthorne的时候,特别是堂兄Cole,还有几兄弟在看电视的样子,让我笑的岔气;最后到了Woody说出“I just wanna leave something for you boys”的时候我已经哭得不成人形。 电影结尾,David终于满足了Woody的心愿,让他扬眉吐气了一回。 而这部电影分明就是在讲我的父亲,当过兵,老好人爱面子最终一事无成,酗酒,寡言或不合时宜地讲一些可笑的话,被老婆骂,自己的儿子Rose说“He doesn't give a shit about us all the time”,搬过家,亲戚40年都没有互相探望过只有到了发财的时候才会记得。 他是个SB,可是我想我爱他。 今天我去买了菜,给父亲烧了一顿他喜欢的,陪他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听他讲了四遍的姊弟掉进菜窖里的故事。 PS:电影其他值得深究的很多东西,比如Woody的自我救赎,David的孝,Kate作为城City girl的骄傲聪明和无下限,亲戚和Ed的势利,或许还暗示了点如果你到了woody的年纪该如何回忆你的过去。 电影台词极少,但是藏在沉默里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要仔细体味才会知道。 故事好,拍的也不错

 2 ) 《内布拉斯加》:爸爸哪儿也不去

爸爸要去内布拉斯加,由于长期酗酒已经有点老年痴呆症状的他,固执的坚持要从蒙大拿走到内布拉斯加去,因为他坚信他中了一百万美元的大奖,警察把他送回来好几次,他又执拗的跑出去,最后没有办法,小儿子索性开着车带他去一趟内布拉斯加,让老头子死心,也让自己散散心。

老戏骨布鲁斯·邓恩出神入化的演绎了这个半疯的老头子,他空洞而又凝重的眼神即使在这部黑白片里也散发出异样的光彩。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显然在《内布拉斯加》里延续着自己一贯的“在路上”主题,从《杯酒人生》《关于施密特》《后裔》再到这部《内布拉斯加》,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看到亚历山大·佩恩让各式各样的男人们上路,让他们或感伤或疯狂或缱绻或纠结的在旅途中带着观众在旅途中最终收获内心的宁静。

几乎可以把《内布拉斯加》看作是《后裔》的“本土老龄”版:乔治·克鲁尼在《后裔》中带着青春期的女儿在夏威夷群岛上逡巡,一路找寻到了不少关于祖先的记忆;到了《内布拉斯加》里,你可以把布鲁斯·邓恩看作三十年后的乔治·克鲁尼(只不过俩女儿变成了俩儿子),地点则从太平洋群岛回到了美国内陆,而到了影片后半段,你会发现这场荒诞的领奖之旅最终也变成了一场寻根之途,儿子跟着父亲重访祖屋,也了解了父辈的历史。

《内布拉斯加》弥漫着一股衰败气息,影片取景地就不是美国的经济发达和人烟稠密地区,在从蒙大拿到内布拉斯加的空旷原野和荒地上,父子俩和追随而来的母亲、哥哥一家团聚开上了公路,黑白影像让故事变得“陈旧”而有质感,演员们大智若愚式的表演又让影片浸满了佩恩式的冷幽默。随着旅途的延展,两兄弟渐渐了解到父亲的家族原是本分的农民,做了电视新闻主播的哥哥和卖音响设备的弟弟已经完全不了解爷爷辈的生活,老家的经济已经破败,年轻人无所事事,镇上到处是耄耋老人——很有点像当下的中国内地小镇,年轻人们涌向发达地区打工,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从这个角度来说,《内布拉斯加》又有点像是镜像版的《天边外》: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讲的是务农的兄弟“逃离”故土的恩怨,亚历山大·佩恩则让已经离开的两兄弟重返故土。

当然,最重要的情愫还是关于父亲的,《内布拉斯加》缓缓地揭开了关于父亲的层层面纱:在去往内布拉斯加之前,老头就像张楚在《姐姐》里唱的那样,给人的印象是“总在喝酒是个混球”,而了解到父亲的“前史”和对儿子的爱之后,观众和小儿子一起开始认真地反思对父亲的态度并悄悄地忏悔着。父子情其实很奇怪,就像刘墉在一篇名为《他为你及时地死去了》的文章里总结的那样:“父子情,就是这么难以捉摸,有情、有爱、有合作,也有战斗……在孩子眼里,父亲是爸爸,是老师,也是对手。”正如心理学家荣格回忆的那样,有一天,母亲对他说“父亲为你及时的死去了”,然后,儿子的身心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精神分析学将之解释为原始弑父情结的离析,而在电影里,更多的表现为父亲在儿子面前斯芬克斯式肖像的渐渐清晰。

由此而言,《内布拉斯加》倒是延续了《大鱼》的主题,对儿子而言,父亲永远是个迷,父亲年轻时的故事是儿子无论怎样想象也抓不住头脑的。儿子的生活并不如意,但跟父亲一路而行,却意想不到的从父亲那里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当然,那笔奖金是个笑话。

爸爸去哪儿?爸爸哪儿也不去,对爸爸来说,儿子就是终点——或者说,是一个新的起点。

(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第9期)

 3 ) 挖掘老爸的历史

父亲是老酒鬼,又老年痴呆,口无遮拦。
儿子问他“当年为何要生我们”,父亲回答“因为我爱嘿咻,而你妈又是天主教徒。要是一直嘿咻,最后总是会生几个”。
冻未条(挡不住)。
蛤?(什么?)
三不五时(经常)。
老妈总是粗话不断。
有钱后,亲戚都来讨债。
挖掘老爸的历史。
以前离婚是犯罪。
帮老爸实现一直想实现但没能实现的简单的梦想,比如买台货车,要一个空气压缩机。
有些人的习惯几十年都不变。
旧日情人因为不肯轻易就范,所以败给了他的妻子。

 4 ) 小人物的命运抗争

看了Nebraska, 也看了一些影评。觉得片子表面上看是讲父子情,亲情,但实质上,父亲Woody是唯一的主角。

开场,父亲就在大马路上蹒跚寂寞地走着。后来,我们知道他是为了领取一张百万美元彩票。包括他儿子在内的很多人觉得他是老糊涂了,痴呆了,但我觉得,父亲平时如母亲所描述:I don't even know this son of bitches ever wanna be a millionaire, 但现在却如此执着,背后的故事远没有这么简单。

后来儿子答应父亲,与他一起奔赴Nebraska, 主线故事,与父亲这个角色背后的故事,才真正展开。

我们看见父亲酗酒积习难改。看到他看不惯墨西哥人经营洗车行生意,说他们didn't speak the right language. 我们听见父亲向儿子描述自己年轻时不过是奉子成婚,然后就浑浑噩噩过了一辈子,老两口天天吵,但是又害怕孤独不肯离弃。经典的美国小人物。

随后,我们终于看到了父亲更深层的内心戏。他在童年小镇巧遇“故知”,虽然儿子万分叮嘱别提领奖之事,但他还是忍不住说了。或许我们可以继续责怪父亲老糊涂,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父亲眼神里突然充满了生气,貌似变了一个人。他似乎在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别人向他的生活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他眼神中纯粹的喜悦,让我们知道,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鼓气勇气,主动想要成为个人物, be somebody, 对平庸的人生说不。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古怪行为背后,藏着的是其对自己命运的抗争,藏着的是一种不认命的执拗,虽然这种抗争与执拗来得太迟太晚。

我们看到他把脸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的天空。当回到自己童年时的老宅后,第一件事也是跑到破碎的窗前仰望天空。他貌似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充满梦想,充满希望的美好时刻。在餐厅里,当食客们为他鼓掌时,我们觉得如此荒唐,但却能看到父亲是如此的感动,就像一个小学生第一次接受谢幕的掌声。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当父亲发现彩票被窃后,满脸绝望与压抑。No body wants to die a loser. 这种苦衷在生命的终结处更显无奈。他只不过是想买辆新卡车,留点钱给子女(Heisenberg?), 做个称职的父亲。但为什么没人能够理解他?所以,他还是继续偏执的走在领大奖的路上。

彩票最终如众人猜测的那样,只是一个scam. 父亲在车里低垂着脑袋,头上却带着一顶"Prize Winner"的帽子。在这个反讽镜头前,我的泪水终于止不住了。Alexander Payne, 你为什么要这么狠心?当年在《后裔》里,你让刚知道妻子外遇的George Clooney在夏威夷欢快的配乐下绝望的奔跑,现在又来这一出,这简直是比给父亲戴上一顶"loser"的帽子还要更深的羞辱!小角色的抗争终究以失败告终。

好在这这次公路旅行中,孩子们渐渐领悟到了父亲的意图,也愿意帮其圆梦。无论是帮父亲“报仇“,还是最后让父亲开着新卡车在童年小镇parade. 母亲也在不断恶语吐槽之余,亲吻了这个“老糊涂”。虽然父亲最后的抗争失败了,但却获得了家人的认可与尊重,也算是给这个黑色故事添上了几笔暖色。

 5 ) 《内布拉斯加》为什么聊了很多汽车?

总是跟好片子错过,当时上映的时候真应该去看的,反正用词都挺简单应该可以全部听懂。

庆幸生活学习在达拉斯,让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有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为什么这部片子聊了很多汽车?

我觉得没有任何隐喻明喻,就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场景而已。

一个真实的美国西部。

他们上路后被一群骑哈雷的超过,哈雷算是美国的代表了吧,在之前的数次出游中,好多次在街上见到哈雷机车队。上回在亚利桑那的图森,甚至遇到一个长到需要警车封路达二十分钟好让他们通过的车队。

主人公到霍桑的大伯家以后,坐着的两兄弟简直是红脖美国人的代表,大腹便便,壮的跟头牛一样。张口就问你开的什么车,你开到这用了多久。当他们得知弟弟一家都开的外国车张口就是,all jap cars?我不知道这个jap是不是跟chinaman一样有种族歧视的意思,但是看表情充满了不屑。要知道,在内布拉斯加这种西部,基本是美国车的天下吧,在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都明显感觉街上的美国车远远多于日本车,这在美国可不太常见,至少在我生活的达拉斯,还有纽约加州完全不一样。

有句话怎么讲,想打仗?去西部游说一番你就不用再招兵了。片中的父亲也曾提到“我曾经服过役,所以我想干嘛我就干嘛用不着你来教我”。而且父亲服役时候的照片可是上了小镇报纸的。至少在越战之前,美国军人在社会上是享有极高荣誉的。曾经有一次在一个小镇的集会上,有个魔术的志愿者上台,主持人看他年纪大随口问了一句have you served the country?得到肯定回答后全场站立鼓掌了十分钟。

后来片中父亲的弟兄都到齐了,其中一位随口问另外一位,你的chevy impala还开么。这个车跟另外一辆福特的crown vic简直跟中国的桑塔纳一样。现在看好多警车和出租车还用的这两款。典型的美国车,怀挡,大排量,后驱,耐操。

另外一个问78年的?另一个说79年的。那段时间确实不太理解,但是他们确实好像有这种老车情节。比如56款的野马,现在还能在街上时常见到,还有mach 1,前两期top gear还拉出来跑了跑。不过跟美国人聊天好像汽车和橄榄球赛确实是打开话题的好办法。曾经在一个discount tire跟一个开同款五代高尔夫的壮老美扯了半个小时,就用“TT其实就是一个拉皮版的高尔夫哈哈哈哈哎哥们你这个轮毂略屌再哪搞的”开场。

片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truck了。这个真是太有体会了,感觉美国的truck跟国内的小面包地位差不多,拉货拉人都试用,而且还拉风。所以美国有独特的皮卡文化。比如知名的f150,ram1500,sierra和silverado。片中的家庭里,大儿子开起亚佳乐,小儿子开斯巴鲁力狮,妻子开老佳美。只有自己开一台非常老的f150(只看到f,后边的数字没太看清)。所以老人嘴里一直说想要一台新truck。所以不出意外最后买了一台旧的福特ranger。

片中还有一个挺明显的就是那个报社了,共和党。要知道美国西南部是共和党的票仓,尤其是内布拉斯加,怀俄明和南达科他。报社直接就是一个共和党的办公室。西部的几个代表就是:country music,共和党,基督教或者天主教,还有truck。

老人们下班了找个酒馆喝啤酒,一只啤酒可以喝一天。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通篇好像没见到黑人,你们懂的。

 6 ) 车的线索

叉烧潘
提问:为什么聊了很多汽车?里面很多关于汽车的对白是不是暗示美国汽车工业正面临的挑战。

houzi:
车是这部电影的线索之一:

1.老头子一直想要一部新的卡车。虽然他有一部旧卡车,但十年没开了,儿子为了防止他开车出去,故意弄坏了管线。老头子知道自己驾照没了,不能再开车,但是还是想要一部新的卡车。为什么?卡车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观众或许有自己的解读。
2.他小儿子的车,斯巴鲁,力狮Outback,日本品牌。他大儿子的车,起亚,佳乐MPV,韩国品牌;他老婆的车,尼桑,探路者SUV,日本品牌。选择什么样的车,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在这个家庭里,选择卡车的老头子是一个异数,如同喝酒的他一样。
3.两兄弟对他们速度的嘲笑,说明了他们的驾驶方式,而一个人所选择的驾驶方式,如同一个人选择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4.兄弟们在屋子里坐着看球赛之余,聊车。车的话题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有关天气的话题——虽毫无意义,却不能没有。聊天的内容无疑更加直白:
“79年,好车啊。”
“还行”
“现在的车都没那么好了,那些老车永远不会坏。你那车怎样了?”
“坏了。”
5.从空军机械师服役归来,老头子开了一家修车厂。他的朋友是在车厂交的,他儿子在车厂长大,他把酒藏在车厂,他的妹妹甚至死于车祸。为了实现他老婆开理发店的愿望,他卖掉车厂,离开了故乡。车曾经是他的一切,但他为了家庭却选择了放弃。他跟儿子说从未爱过,但这些话听起来就如同老婆子对他永远无休止的絮叨一样不可信。
6.一家四口挤在起亚佳乐里去看老房子的片段,简直是神来之笔。
7.众多车内视角的镜头,以及在路旁停着的车边上进行的对话,推动着整个情节的发展,几乎所有重要的镜头都离不开车和公路。

Patrick/小白:
我看的时候也觉得这里面关于车的线索很多,当然导演可能没有刻意要传达什么特别的意图。以下是我的感觉。 Montana和Nebraska基本上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大部分美国人应该都没去过(除了有些人可能出差到Omaha, NE)。他们选择路线途经同样鸟不拉屎的南达科他(所以儿子特意提出要不要去看看总统山)。这条路线路上几乎没有人烟。 小儿子的Subaru Outback是99-04年款,和第三代力狮同平台。这款车,特别是他的上绿下灰配色,在美国保有量很高。因为车龄已经超过十年,目前交易价大概在四五千刀。开这样一款车,说明他的经济状况很一般(还可以从其它线索看出来,比如他三十多了还住在租的小公寓里)。这个价位的二手车里空间较大、有一定offroad性能且配件好弄不那么容易坏的很少,Outback算一个。由于这款车气质略DS,很多电影都会设定它为主人公的用车。记得前段时间的Prisoners还是哪个电影,男主角开的也是这一代Outback。 另外男主角应该是没什么钱,买车是掏不出多少现金的。所以最后去dealer买卡车他把车trade-in了,能折个三千多块作为头款,之后慢慢还贷。车太好了有些可惜,车太次了dealer也不要。 老头之前开修车厂,是典型的小业主。卡车对它来说就不仅仅是代步工具,还是生产资料,天天都离不开它。所以要一辆新卡车不仅仅意味着一辆车。 两兄弟就是典型的红脖了,整天无所事事就知道看电视和搞他们知道的那几款车。所以一上来就问小儿子和他哥开的是啥车,一问是Subaru和Kia,就嘲笑你们怎么开Jap的车,尽管Kia是韩国的。他们吹自己从Billings, MT开到这个叫Hawthorne的小镇(这个小镇是编的,位置设定在Lincoln西边)只要七个小时,平均每小时100英里以上。到了中西部再往西,高速上敢这么开的基本上都是这类胆大不要命的。再说他们也没什么别的值得追求的,只能比谁开得快谁NB。 Kia Carens就是典型的实惠型选择了。而且他的车还挺新的,虽然只是地方台的主播,混得还是比弟弟好些。

houzi:
对,Subaru Outback 确实在电影中很常见,基本一看就知道主人公要么是个ds,要么就是个不愿意改变的老古董。在很多电影里,卡车在中西部尤其在乡下,对于一类中年男人来说已经成为有代表性的Icon,要么是他们所忠于的价值观,要么是他们一直希冀却未能实现的梦想。 我觉得这片子里最大的暗线,就是老头子当年卖掉车厂、离开故乡——跟老婆去异地、开理发店——酗酒、驾照被销、卡车闲置——中奖、想买新卡车——故地重游、重新感悟家庭——奖金泡汤但却实现了卡车梦想。车讲述了很多电影里没直接讲的故事和情感。

----
以上内容来自于我和Patrick/小白 在本片电影提问中的回答,整理于此。

 短评

就怕以后我只要听到亚历山大·佩恩的名字,就会联想到美式主旋律的心灵鸡汤,他总是一再的自我重复,好在永远都是水准之上,虽然没什么长进,但也还没有失手的时候。一个荒诞讽刺的人情故事,还有一群演技内敛又极度生活化的演员,我只想说这群演员实在是太棒了,就连威尔·福特就有演技了。★★★

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其中有一幕,父亲在副驾驶欣慰的看了儿子一眼,儿子转过头去的时候,父亲迅速把头扭回去,直戳泪点。今年到目前最喜欢的美国电影。

11分钟前
  • 简逸
  • 力荐

一个谎言阅尽人情冷暖,一段旅程回溯过往人生。

16分钟前
  • 白发生
  • 推荐

是最好的佩恩么?当然不是,但新千年之初的许多感觉竟然在黑白的画面中纷纷回来了。大孩子哄老孩子,就像自己小时候为些不切实际的愿望耍赖,最后却也幸运地被人安慰得破涕为笑,简单的角色对调就把人生苦涩拍出了小津的味道。虽然到最后还是自欺欺人,仍然边叹气边暗爽。

18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佩恩老师一直在重复自己,从来没有超越。起点高也没办法啊,这就是得瑟吧。外国记者的笑点太低了,给跪了。

23分钟前
  • K
  • 还行

佩恩每次都用最简单的故事打动我,这次是父子情。他故事里的人物总是loser,在一番寻寻觅觅之后,loser还是loser。我每次都在看完他的电影之后想,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真美,吵吵架也美,可自己还是在世界的另一边没有目的的飘荡,唉,人生的不如意,大概就是这样。

2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哪里的亲戚都差不多嘛

30分钟前
  • ender_shan
  • 力荐

佩恩和邓恩真的让这个荒唐又并不荒唐的故事有了魔力。生活的美妙之处正是这段旅程路上散落的那些远不算美妙的闪光片段。

35分钟前
  • BLTEmpanada
  • 力荐

这TM才叫爸爸去哪儿,粗粝生硬的米国西北乡下范儿,平淡无奇的家庭琐事,不可理喻的倔强老爸,性情中人的老妈,黑白化影像之下更显的代入感十足,内种扑面而来的凛冽冷风一下子就把冷酷现实推到你面前,美式公路电影的文艺腔调在这一年又偷偷复活了一把。

38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佩恩的又一部公路片,仍然满满亲情。本以为是一场公路的挫折与感悟,其实是故土重游,回顾往昔。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去发现曾经的自己,儿子在了解父亲的过去,也开始理解父亲并了解自己。很多细节都很棒,那些尴尬,窘迫,都极生活,结尾的释怀则极感人。同时,这是一部出色的群戏。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出老少爷们回乡记。诙谐中透点辛酸无奈,透点忧伤温情。黑白画面骤然提升了影片质感,整体颇有是枝裕和一派的日式家庭片味道,叙事徐缓淡然,台词节俭传神点到为止。片尾处倔得像头驴一样的老爹,驾车慢吞吞驶过洋槐大街,仿佛对自己一生的回放。老爷子老太太演技好了得,今年奥斯卡小李难有出头天。

45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风格很接近Carlos Sorin, 极简主义传达最深情绪。每个家庭都是一个谜,一部生活的史诗。

5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老人们如果坚持要做一件事,不管多荒谬,尽量帮他们实现吧。

53分钟前
  • Jorrow
  • 力荐

关于父亲,有时候他们老着,只是需要一点活着的念想。当他最后说出要领奖金的真正目的时,所有个人自尊和旁人嘲笑都那么不屑,眼角湿湿…赞配乐、摄影、故事、表演,以及牛逼的结尾,今年颁奖季最平凡而温暖的电影。

5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从此以后就不要嘲笑那些警察都拦不住,非要给骗子汇钱的老人们了,也许他们背后也有这样一个荒唐而伤感的故事。

58分钟前
  • SleepyPino
  • 力荐

1、亚历山大佩恩最擅长的家庭题材举重若轻的文艺片,不用劲却很打动人 2、父子情深理解释怀,陈年旧事不翻才好,老奶奶尤其重口味 3、总想起《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4、主角老爷爷和老奶奶演技都要赞,此外俩二货兄弟太活宝了 5、满场爷爷奶奶,可能感同身受吧

1小时前
  • davekozg
  • 力荐

真爱就是老太太在儿子们面前把老头子骂成狗,背地里看到那群势利眼的邻居朋友来要钱就叉腰骂you guys listen well, go fuck yourselves.温馨家庭黑白片儿,适合圣诞节与小伙伴在电影院包场观看。圣诞快乐啊各位

1小时前
  • #锦二爷#
  • 推荐

没有人格升华的电影都是好电影

1小时前
  • 高压电
  • 还行

佩恩的鸡汤小品完全就是我的菜,每部都哭成傻逼。黑白影像,精彩群戏以及动听的配乐,讲的无非还是《施密特》里的老年迟暮、《杯酒人生》的公路旅行和《后裔》的生活传承。人生总是要经历一些近乎荒诞的玩笑,兜兜转转之后,过客已去,重要的将永远铭心。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看完电影吃晚饭,我拿了两罐青岛,看着那个平凡的父亲:“爸,你给我讲讲你以前的事。”

1小时前
  • zhampl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