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女士

剧情片美国2020

主演:泰勒·斯威夫特,乔·阿尔文,安德里亚·斯威夫特,斯科特·斯威夫特,乔尔·利特尔,崔·佩恩,杰克·安东诺夫,卡米拉·马歇尔,梅兰妮·尼玛,麦克斯·马汀,戴夫·迈耶斯,保罗·西多蒂,布伦登·乌里,鲍比·伯克,卡拉莫·布朗,谭·法郎士,安东尼·波罗夫斯基,乔纳森·凡·奈斯,碧昂丝,张菊菊,史蒂芬·寇贝尔,吉米·法伦,妮基·格拉瑟,乌比·戈德堡,卡尔文·哈里斯,珊妮·霍斯汀,赛琳娜·戈麦斯,卡莉·克劳斯,

导演:拉娜·威尔森

播放地址

 剧照

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2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3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4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5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6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3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4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5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6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7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8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19美利坚女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29 08:06

详细剧情

本片以不加修饰和感性的方式,记录了当代最标志性的艺人之一泰勒·斯威夫特在人生转折期的点滴。该片讲述泰勒如何在他人的期许之下找到自我。导演拉娜·威尔逊通过这部明亮而多角度的电影,展现了一名国际巨星如何接纳自己的多重身份:她不仅是词曲作者和表演者,还是一名能够用声音带来影响力的女性。

 长篇影评

 1 ) 真实泰勒丝:反击却是因为太在乎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号称泰勒丝女士头号黑粉,专辑张张必买,转头就要指手画脚提出一堆critique。因为我通常以乐坛巨星的心智标准来要求她,而总觉得她幼稚地像搞小团体的初中女生,无法真正的shake it off。

所以我看到《Miss Americana》的预告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来了,要开始复制《嘎嘎:五尺三寸》的路线了,揭秘乐坛巨星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这一招对我特别好用,《Joanne》又是嘎嘎向内转型的最重要一部,我几乎瞬间路转粉。《Lover》是个挺泰勒丝的作品。我想,或许经过《reputation》的泄愤之后,她终于愿意拥抱真实的自己了。

泰勒丝女士的困境很好理解。她的争议就如同隔壁安妮海瑟薇一样,过于完美在美帝人民的概念里就是“装”。我相信要是拍一部安妮海瑟薇的心路历程,她们面对的那些“fake”嘘声应该大同小异。然而影星只能演绎角色,而歌手可以写歌。泰勒丝女士所谓“bring knife to a gunfight“,多少写出了这种恶性循环的舆论战。

我从来没有觉得她fake过。她有着唱作型歌手最重要的一点:她写她真实的生活,她唱她真实的感受。《Miss Americana》试图展现她脱胎换骨,重建信仰体系的历程,而我觉得这来的太晚了——她成功得太早了,又天真了太长时间,甚至直到电影结束,我还是觉得她并没有做到love herself。

我并不太想横向对比,只是觉得可惜和一点点可悲。老天赏饭吃的时候也没想过凡人有没有做好准备,不是每一个歌手都像嘎嘎在《五尺三寸》里那样,塑造好自己完整的人格,写歌只是一个向内挖掘的过程——泰勒丝写歌是经历导向的,她需要事件trigger。她的人生被提前两年规划好,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巡演。她喜欢创作音乐和传播音乐的过程,但我不知道她是否明确知道自己该走向哪里,是否做好了为自己的成功和音乐,为了自己现在iconic的意义而牺牲掉一些东西;转型是因为想被更多人喜欢,还是因为自己喜欢而不在乎是否会流失粉丝。

寂寞是真实的,寂寞也是最不值钱的。嘎嘎在《五尺三寸》里说寂寞,泰勒丝也在《Miss Americana》里说寂寞。寂寞对于巨星来说是必然的。”Once you're in an exalted postion, the the next thing is the anxiety about losing that position",为Kanye, Beyonce, Adele都设计过舞台的scenic designer Es Devlin早就点穿了这一点。

我不认为《reputation》是她彻底脱胎换骨的一专,我觉得至少当时70%的她仍然在“报复”那些攻击过她的声音。Call it what you want,她在向世界证明她不在乎,然而反击的本身恰恰证明了她还在乎,这真的是有些paradox的状态。我曾以为她最佳的离场姿态应该停留在《shake it off》那首曲子,从此以后流言蜚语一概不理——但我猜,恰恰是真实的她无法真的潇洒放手而去。

所以《lover》回到了《1989》的状态。Pitchfork的评语是“

These 18 songs are odes to the things she loves most and knows best: her boyfriend and her mom, the West Village and the West End, and, always and forever on a Taylor Swift album, being in love.” (这18首歌讴歌了她最了解也最爱的人和事:她的爱人,母亲,西村和西区,以及在泰勒丝专辑中永恒不变的主题:爱。)

也许她永远不会成长为铜墙铁壁的女强人,她也没必要成长。虽然就我个人而言,我总是喜爱那些成熟而自洽的女性:Lorde(loveless generation), 打雷(retro,femalism, politics and power),嘎嘎(LGBT),Beyonce(femalism ,black lives) 她们已经做好为一个时代,一个群体发声的准备。

但是这个时代,永远也需要泰勒丝。因为永远有人在年轻,永远有人在爱中甜蜜或挣扎。

所以泰勒丝女士,只需要做她自己就可以了。

 2 ) 我就是喜欢看你讨厌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从前对霉霉没什么特殊感觉,既不算喜欢也不讨厌。看了这部今年新出的纪录片以后,却瞬间路转粉。

越来越觉得,人无论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只要敢于把那个真实展现出来,就会很惊艳。

她自己回忆2016年被全网黑之后,如何对世界甚至对音乐失去信念,只想一个人躲起来不再面对任何人。她觉得委屈:已经足够如履薄冰的对待公众和媒体,小心翼翼的不表露任何政治观点,像每个有教养的女孩那样,对所有人保持微笑,学着如何言行才能更多表达尊重,却依然没有逃掉被非议、被污名,被荡妇羞辱,被记者问晚上是否会带男人回家,被坎耶污言秽语羞辱写进歌词。

突然觉得又心疼又代入感,作为女人,我深知那种人前背后的小心翼翼,一边不敢逾越性别赋予我们的条框与限制,一边无论做的多么好仍不确定自己是否满足了所有人的期待。结果也的确是这样,总有那些背后的非议和质疑,让我们瞬间崩溃。

“如果忍让、礼貌、微笑,在讨厌自己的人眼里,只是虚伪的假面。那为什么要如此压抑自己,不去表达愤怒?”

她不完美,但我爱她的真实。

她说我们本质上缺乏安全感,因为我们喜欢人们的掌声,这会让我忘记,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不荣耀,但很真实。

她说当人们已经不爱你的时候,你就是很难再让他们重新回来爱你了。这不荣耀,但很真实。

面对性骚扰,她说我恨自己一定要出席,我生气女人总会遇到这样的事,就算最后你赢了,也没有胜利的感觉,因为整个过程毫无人性。这不荣耀,但很真实。

当她沉寂一年后带着新唱片回来的时候,当这个纪录片发布以后,当初那些公开诋毁过她的名人或网红竟都口风一致的齐刷刷回来向她道歉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却一直在脑补另一种版本的剧情。

若一年前她没有继续坚持创作,勇敢的再次回到公众前,就一定不会等到那些人的认错。你的清白和你的实力,需要用你的强大和你的勇敢来昭告天下。她带着骄傲和勇气归来,好像在说:“我就是喜欢看你讨厌我,却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她决定公开自己政治倾向的那一幕,我真的看哭了。为了阻止共和党女议员竞选成功,她哽咽的说服担心她安全的父亲不要拦着她发表声明,哪怕她将面临的是来自总统的声讨以及出行时要乘坐装防弹玻璃的汽车。

她最后对父亲说,“我求你原谅我还是要这么做,就算我因此受到攻击,如果我因为反对这些事而受到攻击,那就让他们来好了。”恐惧但是依然选择行动,这很真实,也非常荣耀。这个我从来没粉过的小姑娘,厉害了。

 3 ) 论片名“Miss Americana”

Miss Americana & the Heartbreak Prince这首歌将现实世界想象成了一个美国高中,那个最追求赞美的好女孩被选为舞会皇后,但随之而来的是同学对她的指指点点。

这点在全片中都有反映:Taylor吐槽自己的心理年龄好像停留在了成名的时候(高中),而且她一生都在追求掌声。

其中用了一句谚语:You play stupid games, you win stupid prizes. 如果按照人家的游戏规则参与到无谓的比赛中,最后得到的奖品也是毫无意义的。

无论是这首歌还是本片,Taylor都在批评自己一直以来这样的选美小姐的心态。

如果说再提VMA事件好像有点老生常谈,她这样打开心灵讨论那一次事件对她的打击,以及现在她逐渐成长后对自己崩溃的反思却是第一次。

(说到这个,大家以己度人,她那时才不到20岁。在那么激动的一刻被人生生打断,而且还误以为全场人都在对自己喊嘘声。)

剩下的短评也写了:★★★★★ “Miss Americana”既是延续新歌里面将现实世界比做高中的隐喻,也是她的political message——保守派一直以来当作的金发雅利安公主在中期选举前突然发声,又再次在2020这个重要的节点告诉年轻人们:run!本片中泰勒正确面对自己的privilege和deep rooted issues,并试图催促自己从成名的那个年龄成长起来。如果说她在YNTCD中想传递的message过于混乱,Only the young就再明确不过了。

2020已经到了。大家都不要掐了。真正的敌人哪里在我们之间。The big bad man lives in a big white white. 2020冲呀!

Edit:

针对2009 VMA其实还有好多值得unpack的,在这个问题上我绝对不是专家,也知道自己讲不明白,但是还是想分享一下自己浅薄的想法:

Kanye West,就像年轻的Taylor也说了的一样,he’s Kanye West! 能写出college dropout的他当然是个伟大的天才。

他当时的行为当然不妥,但也绝对不是冲着Taylor来的。他想要反抗的是整个音乐产业的不公和歧视,长年来忽视了优秀的有色人种艺术家。就像几年前掀起巨浪的#OscarSoWhite一样,很多这种奖项都有这样根深蒂固的问题。

作为Taylor的粉丝,我希不希望这么多年后她能够从自己的感受中跳出来,认识到Kanye的出发点,并且发声鼓励委员会们公平公正地对待少数人群艺术家呢?当然了。

但是我也能够理解年轻的她受伤的心情。

另外一个点是Kanye的心理状况。

Is he a bit of a jerk? Yes. 但是一定要记住的是,他一直受到心理健康因素的困扰,而且这几年大家才意识到这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作为他的家人,Kim他们更应该积极要求他去接受治疗,而不是放任他戴着MAGA帽,大声喊出奴隶制是黑人自己选择的这种话。

 4 ) Script Excerpt

This is fine, I am making a better record.

I give myself 5 sec a day to be like "Yes, this is happenning", and rest of day I am thinking how I can make it last.

When you're living for the approval of strangers, and that is where you derive all of ur joy and fulfillment, one bad can cause everything to crumble.

For someone who's built their whole belief system on getting people to clap for you, the whole crowd booing is pretty formative experience. I cannot control what happened to me, but I can control what I write. "OMG, that's all you wanted, that's what you focused on". When you get on top of the mountain, I am like "what now?"

I wasn't happy if I was trained to be happy, I want to be really happy.

Next time if you have any opportunity to change anything, you'd better know what u stand for and what you wanna say.

Constantly have to reinvent, constantly finding new facets of yoursefl that people find to be shiny.

I wanna still have a sharp pen, a think skin and an open heart.

 5 ) 美利坚女士:泰勒斯威夫特——于纷扰繁杂中重塑举世盛名。

美利坚女士:泰勒斯威夫特——于纷扰繁杂中重塑举世盛名。 从13岁开始写日记,泰勒斯威夫特对自己的生活、职业、梦想和现实做了一个小小的标记,她从小被授予的准则是,做一个不让人讨厌不给人添麻烦的好女孩,做对的事情,做不会错的决定,自己不是完美的人,那么就争取完美。 - - “我每天花五分钟时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然后剩下时间思考如何让她更持久。” - 13岁写下第一首歌《Lucky You》,14岁拿到第一张合约,16岁与刚刚成立的大机器达成协议,17岁发行第一张唱篇,20岁二专《Fearless》拿到年度专辑,成为2020之前最年轻年专获得者,24岁一脚踹开流行音乐的大门,26岁拿到第二个年度专辑,成为第一位拥有两个年度专辑的女性。 - - “感谢我的家人在我的央求之下搬到了纳什维尔。” “感谢我的粉丝,十年来我们互相勉励,你们改变了我的生活。” - - 她享受舞台,享受掌声,成为了众人所期待的那一个。 - “泰勒斯威夫特代表着音乐产业。” - - 泰勒丝曾经的生活,是追逐着赞扬和荣誉,而赞扬和荣誉的变现只有满足感。 - - “如果我不能超越从前,人们就会认为我是失败者。” - 她在维持她的名誉。 - - 她是闪闪发光的吗? 是的。 因为众人也希望她闪闪发光。

- - - 26岁之前的泰勒丝顺风顺水声名大噪,张扬肆意大交朋友,登上舞台即是惊艳无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slay到惨。 - - “但当你为了陌生人的认可而活时,你所珍视的,从中获得的标记着快乐与满足的城堡,稍不慎就会然坍塌。” - - “她又高又瘦,太优秀了,这让我很不爽。” “她对自己太认真了。” “她的每位前男友都是大众的梦中情人,她的约会生活丰富多彩。” “她做作又drama.” “她不节制身材。” - - 跳脱音乐从而过度关注她私生活的媒体,疯子一样的言论,反反复复关注她的身材,拿男人来当做谈资的不经意调侃,所有的这一切给她带来了无比喧闹的生活环境,一切都不那么纯粹,她被彻彻底底暴露在闪光灯下,无比滑稽与可笑。 - 无礼的试探和荒谬的谣言成为了环绕着她的幽灵,她为音乐而生,却在音乐之外不断受到袭扰,在人的领域受到袭扰。 - - MTV那个颁奖礼的晚上,她因被突然抢夺话筒以及或许不属于她的嘘声所展现出来的恐怖而感到无措与窒息。 2016年,她被坎耶韦斯特的“我成就你”和不完全的非法录音所带来的全网风暴,砸的销声匿迹。 - “我不认为她受到了侮辱。” “她又一次扮演了受害者。” - - 她声名狼藉吗? 是的。 因为众人也希望她声名狼藉。 - - “人们认为我是骗子,阴险狡诈爱撒谎。” “#TaylorSwiftIsOverParty是Twitter全球范围内最热门的话题,你知道必须有多少个人发推特表示讨厌你能达到这个效果?” - - “泰勒斯威夫特被高估了,是侃爷让她出名的。” - - “我没有任何人可以倾诉,也没有任何人跟我有共鸣。” “我曾一度无法重整旗鼓。” - - 她不得不学会隐身,学会消失,学会离开。 她依旧会用日记写下她的感受,有些是尖酸刻薄的诗,像是受伤的野兽在一点一点撕咬回去。 - - 她从成为万众期待到被大众抛弃。 - - 全网暴力是泰勒丝信仰准则全面崩塌的时刻,她受够了靠别人的掌声来让自己有安全感的状态,如果说《Red》时期的幸运儿是她察觉到但却无法反抗的明星现状,那么她讨厌的那个The Lucky One就是一直以来不断接受挑衅并最终在2016年几乎被湮灭的自己。 - “当人们不再爱你了,他们就是不再爱你了,你无法改变人心中的成见。” - 她被舆论亲手扼杀。 - - -重塑价值体系的过程艰难又漫长,泰勒斯威夫特在逃避与质疑中选择在大众视野里消失。 - 她决定放开自己,不再对自己紧追不放。 她要治愈内心的创伤,她需要冷静一下。 - - 她在冷静尖刻里写了那些复仇之曲。 她从无人相信,到重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她在脆弱与期待中收获了小心隐秘的爱情。 她在颤抖与温柔里弹着吉他给她亲密的爱人。 - - 泰勒丝一个人当然可以抚平伤口再站起来,而Joe阿尔文却在原有的伤口愈合的基础上重新温暖了她。

- - - “我还爱上了一个人,他的生活正常、平衡和平实,却很美好。” - “他生了一堆火,让我保持温暖。” “我和爱人一起欢笑,在被子下恩爱,百分百信任他。” “他闪亮的眼眸照亮了我漆黑的夜晚。” - - 她是善于细节描写的完美的故事讲述者,日记式写歌,而每一首歌曲透出来的细微感情,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妥帖的熨烫着我们的内心。 - 我们总是在这些细节里沉醉,在某些转音中赞叹。 - 那些凌晨两点半涌出的灵感,那股毫无畏惧的冲劲,最终化成破茧成蝶的动力,终在某个特定时刻里,如同空投炸弹一样震撼人们的内心。 而只要音乐不被打败,她就可以在音乐领域里重塑辉煌。

- - - 如果说乡村音乐是泰勒丝生根发芽的土壤,那流行音乐就是让她开花结果的肥料。 泰勒斯威夫特生于乡村音乐,但泰勒斯威夫特本质属于流行。 - 跳脱乡村音乐的保守与执拗,从流行音乐里找到真正的自我。 所以才有①⑨⑧⑨横空出世,《Shake It Off》惊艳世界。 - 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以至于捂住自己想说话的嘴。 她不想这样。 于是挣脱乡村音乐所带来的束缚,她不再做一个大众眼中隐秘的保守派。 - 拒绝受害者有罪论,抛开先发制人的对受害者的诘问。 拒绝一切扭曲的细节和毫无人性的无声沉默。 她选择明晰清楚自己的立场,不再压抑自己。 - 所以才有一美元反诉,才有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从而为郑智发声。 不是作为一个赌徒政客选择掷下骰子,而是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为女性,为平权,为人权而发声。 - - 坎耶韦斯特的《famous》中,最有争议的不完全是那句所谓rap类开玩笑的“bitch”,而更多的是“他让泰勒声名鹊起”。 - 他没有让泰勒变得更加著名。 - 无畏年专在抢话筒事件之前。 二封年专也是泰勒丝自己写的专辑。 - 女性在同样的境况下被约束的太多次,她们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不断的让大众眼前一亮,必须比男性多出二十倍的努力才能让自己不被抛下,必须不断在自己身上发掘全新的闪光点才能不被大众遗忘,必须重塑自己的形象,让自己焕发活力。 _ 她不想成为男性所期望的女性形象。 - 而一个女性的名誉不需要依靠一个男性。 她的名誉是她自己赢得的。 没有谁谁谁让她变得更著名。 她的努力不可能因为轻描淡写一句话就这样被夺走,她不会因为既定体系下的剥削而保持沉默。 - - 如今的泰勒斯威夫特依旧保持着恋情隐蔽,她需要对自己的幸福做出明确的界限划分。不再大交朋友,墙倒众人推之下好聚好散,珍视现在还在身边的每一个人。 - - 将原来寄于他人的本就崩坏的价值体系全部砸碎,再于碎片中拣拾起自己本真的样貌。 - 她越来越喜欢,并能接受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 她越来越多的拥有,不带任何附加的从心喜悦。 - -

不再对自己的身材过度苛求。 “胖了总比病着好。” 不再在意大众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这是否会影响她的音乐生涯。 “嗯,去他的,我才不在乎。” 不再只做大众认为的正确的事,而去做自己真正认为的正确的事。 不再为了不给人添麻烦而什么都不说。 不再保持优雅与沉静。 不再做好女孩。 - 挣脱舆论所给予她的桎梏,于解放中寻找真正的自己。 不再因为追求赞誉和认可活着,而是,我即名誉。 - - 她有更值得去专注去守护的人和事。 她对亲人朋友和粉丝一如既往的真诚与友善。 她变得更加轻松。 - - - 我还记得ME!在墙上被涂成花蝴蝶,没有人说是为了什么,甚至还有人在开放前夕说是只是因为球队,不是首单的相关信息,但还是有那么多霉粉在等。 其实很荒谬,没有人离开。 然后她就真的来了。 - 她与粉丝之间的那种莫名其妙的羁绊,也许是靠脑电波传达的。 而这种紧密的联系,让泰勒成为举世瞩目的巨星,让我们与她之间,坚不可摧。 - 不只是喜欢奖项成就加身的她,不只是喜欢走到哪里都slay到惨的她,而是喜欢那个凌晨四点约人打牌还后知后觉一句“Are we bad kids?”的她,是喜欢那个聚光灯下褪去浮华和赞誉的,最本真的她。 - - 我曾以为名誉之后她变得不再重视格莱美,或者不那么重视了,从而会对音乐的方向会产生迷惘。美国小姐纪录片里则表明她依然会为奖项而忐忑紧张,她还是那个为音乐,为作品而鼓足干劲的人。 - 一如《Red》失利之后的那个晚上,凌晨两点她突然起身说:我要做一张流行专辑。于是以一支流行首单在乐坛里点燃了一只鞭炮,自此开启了她辉煌的89时代。 - 而《reputation》与《Lover》融合起来才是她三年里的人生,我始终把《Lover》看成她新的起点。 It's not old Taylor, it's not new Taylor, it's real Taylor. - 她在沉淀与不在意中,真正走向成熟。 她是真正的时光美人。 她是真正的十年女性。 - 她将希望寄托在新一代的年轻人那里,鼓励他们为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事情勇敢的发声。 所以去做吧,去追吧,不要回头。 - - 她依旧年轻,才华横溢,她依旧闪闪发光。 - -

- 不只是郑智上的觉醒,更是自我的觉醒,抛开大众给予她的附加,不再因舆论的目光而活,拒绝舆论对她的双标,在感恩与自省中重塑自己,泰勒斯威夫特在出道以来的十三年里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了这十年里最有影响力的十年女性。 - 她是有才华的,同时她也非常努力。 - - 时至今日,她希望她自己仍然有犀利的笔锋,细腻敏感的心思和开放的心态。 - 在健康的基础上如当初一般,于晨曦里,一往无前。 - 在找到真正的自己之后,我也期待她的下一个十年。 - - 那些失去的,那些被夺走的,终会以另一种方式还回来。 - 从纷扰中抽身离去,在污浊中洗尽铅华,于繁杂中重塑名誉。 - - 美国小姐,举世盛名。 -

 6 ) 只有一个建议:做好音乐,无问西东

曾经很喜欢Taylor Swift,不是因为她的美貌,不是因为她的笑容,不是因为她年纪轻轻获奖无数,仅仅是因为她用内心细腻的情感酝酿出一首首深入人心的歌,那才是她最招人喜欢的地方,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the old Taylor is Dead,她成了千万人追捧的意见领袖,却不再是那个安静弹吉他,开心甩头发的阳光少女了。


<1> 音乐人生

在想好四个标题之后,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名人为自己拍摄纪录片的初衷是什么,是拍给自己,设置人生的书签,蓦然回首的时候可以聊以慰藉;还是拍给别人看,给粉丝,给那些还不是粉丝的路人,或者给所有人。

喜欢Lady Gaga的《五尺二寸》,真挚;喜欢Ed Sheeran的《Songwriter》,坦白。但是看了《Miss Americana》之后,却有种五味陈杂的感觉,可能因为实在有太多想说的话了吧,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成就,自己为改变未来在做的努力和已经改变的细微未来,想把每一个都做到完美,可能本身就是不讨人喜欢的原因,毕竟太优秀的人即使本人不说,大家也都看得出来,何必画蛇添足。

从《Love Story》开始追TS,不是脑残粉,不氪金,但是每张专辑都会听,最喜欢的《RED》到现在还会听。音乐是TS的所有,是她的安全感,是她的自信源泉,是她的武器,也是她的所有情绪反应,她的歌很大程度上就是她本人,有很多时候我在想,也许她太在意生活,或者太依赖音乐。毕竟,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创作和歌词一直是TS的特长,纳什维尔词曲作家协会和词曲作家名人堂的嘉奖以及入选2015年《滚石》评选的史上最伟大的百大词曲作家都是有力的证明,当年《RED》的歌词简直是满分作文一样,而再看《Lover》,简直就是期中考试和GRE的区别。我个人不得不承认,在创作方面,她的确不如从前了,纵使她依旧优秀。

Loving him is like driving a new Maseratidown a dead end street
Faster than the wind, passionate as sin, ending so suddenly
Loving him is like trying change to your mind once you're already flying through the free fall
Like the colors in autumn, so bright, just before they lose it all
Losing him was blue, like I've never known
Missing him was dark grey, all alone
Forgetting him was like trying to know somebody you never met
But loving him was red

《Reputation》错失格莱美提名,也许是因为戾气太重和学院派的口味不合吧,但是有一说一,《名誉》是我很喜欢的TS专辑,可是好在态度,而不是歌曲本身,在全网刷绿蛇的节骨眼上,LWYMMD直接正面刚,比起塑造弱者形象、曲线救国洗白等手段,直接改头换面,正面网络Haters,实在够狠,在MV的配合下更是如虎添翼,再续销量神话。

不过,《Lover》并没有带着名誉的悔恨和无奈冲击格莱美,究其原因,可能认真听过专辑的人,也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吧,它的确没有超越以前,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名誉,还有之前的种种。

曾经TS的followers能够从她的歌中共情,像是认识了一个邻家姐妹,但是这种共情随着TS的名气越来越大,权利越来越大,越来越不邻家,维持起来也日渐捉襟见肘,毕竟,这些内容怎么可能出现在我的日记上呢?

坦白讲,在音乐事业上,TS的确完成了少有人达到的成就,个中努力和坚持可能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吧。红一时很容易,纵观上一个十年,有多少欧美歌手高开低走,出道单曲就在各大榜单拔得头筹,更是在各大颁奖典礼出尽风光,但是难得的是坚持下去,在这一点上,TS当之无愧。

有很多时候在想,人们现在喜欢的,究竟是TS的歌还是TS本人,是她的美貌还是她的才华,是她的励志故事还是她的所向披靡,抑或是她活成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成为我们不想努力却又不想放弃希望的灯塔。

她还年轻,却也不再那么年轻,有更多的年轻歌手奋起直追,一如在刚刚结束的格莱美拿的手软的碧梨。人们喜欢一个东西有时其实是很随机的,可能就是特定时期的一个头脑发热或者是集体跟风,就像是我不懂Harlem Shake为什么可以那么火一样,有很多时候,会有很多歌曲的爆红,会狠狠扇了那些认真做音乐的坚持者的脸,但是没有办法,听众就是歌者的衣食父母,有人喜欢,才能经久不衰。

希望音乐依然是你的长枪和甲胄,也可以是你的安稳和快乐。

坚持下去,带着你的骄傲和才华,纵使有一天不再年轻。

这句真的很画蛇添足。

<2> Drama

和侃爷的Drama,最开始的确可以说是侃爷的RUDE,甚至奥巴马都称他为「Jackass」。

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觉得当时对TS最大的影响不是贵圈水好深,不是应该拿出更加好的作品去打别人的脸,不是远离「混蛋」好好生活,而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她太想赢了,无论在音乐上,还是在「反击」上。以至于后面仍旧答应在2015年MTV音乐录影带大奖(VMAs)为侃爷颁发「终身成就奖」,还有后续的歌曲《Famous》风波,一朝被蛇咬之后,她没有十年怕井绳,而是依旧「想要冰释前嫌」,我真的有点接受不到这样的「傻白甜」人设,也难怪会出现「阴谋论」之类的MEAN talks。

以至于后面绿蛇刷屏的时候,我甚至想,不是侃爷和卡戴珊太会这一套了,而是TS太恋战了。好女孩要大胆地向前走,不要留恋。

保持一个好的人设很重要,无论是之前的「乖乖女」,还是现在的「Miss Americana」,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过于自信就去乱蹚浑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浑水除了浑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陷阱和乱七八糟的后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永远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认可,不要太过沉迷响彻云霄的掌声呐喊声和眼花缭乱的荧光棒,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就可以了,你不会永远都是宇宙第一,有太多人都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好好爱惜自己的羽毛吧。

<3> 意见领袖

看好TS努力成为一个意见领袖,但是不看好她染指政治,虽然有时候这两件事很难分开。

她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她可以做成很多普通人无法完成的事,她在切身地为身边的弱势群体争取应得的权利,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言,「$1官司即使赢了也没有胜利的感觉」,因为我们除了知道这件事发生了,胜诉了,其余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她可以呼吁大家努力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她一样可以运筹帷幄,也许这件事本身就任重而道远吧,为勇敢者举杯,此致。

你的遗憾可能是很多人的遗憾,但是你的胜利却可能并不能带来更多的胜利,无论如何,还是感谢你曾经努力奋斗过。

觉得这张的笑,是发自肺腑的。

即使你抹上了暗黑的唇色,弹起钢琴还是岁月静好的样子。

转变形象,不再是「乖乖女」,不再隐瞒自己的政治见解,甚至尝试努力去扭转政治局面。

我不得不说,特普朗的这句「减少25%的好感」和稍后的泯然一笑,我居然有点被圈粉,那种坦然自若,可能正是TS需要修炼的吧。

最终,这次尝试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应该也让TS尝到了甜头。

然后,她写下了纪录片的片尾曲《Only the Young》,去反抗,去为下一场战役准备军火。

她在努力把力量引到自己身上,希望不要有引火上身的风险。

她住在象牙塔里面,说着「Run from fascism」,这是女神形象么?

无论如何,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好的世界。

她太喜欢胜利的感觉了,太享受了。

专辑《Lover》释出

<4> Not any more

我依旧会听她的新歌,依旧会想看她的演唱会,但是我可能不会那么喜欢她了,也许不是她变了,而是我变了。

我怀念她乡村时期的细腻和爱恨分明;

怀念她《1989》时初尝POP的喜悦;

怀念那个坐在钢琴前安静弹唱《Long Live》时的安静模样,这些都会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同时希望你有人爱;

希望你依旧是自己;

希望你不再回首过往,而是拥抱未来;

希望你仍旧坚持写下心中所想,安静说故事。

也希望你永远记得,使一个音乐人常青的唯一途径,就是带来更多直击人心的好作品。

Long Live!


彩蛋

1.赛博朋克的1989,好爱。

2.我是最棒的,你需要静静了。

3.我也可能只是大千世界里一只好奇的猫咪吧(BGM:我是花花世界里限量版的的花花蝴蝶)。

4.发给你爱的人吧。

 短评

我爱霉💖💖💖超爱 超爱超爱

8分钟前
  • 丫头
  • 力荐

名字中译从《美国甜心》改成《美利坚女士》真是太好了。

12分钟前
  • Hex
  • 力荐

足够优秀。作为一个词作者,曲作者,或者是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不仅看到她灵感迸发的天赋,也看到她更深层的思考和价值观。真的很优秀的你霉!

14分钟前
  • 开开!
  • 力荐

准备好纸巾

19分钟前
  • 维希希图
  • 力荐

这是一部强烈粉丝向的作品,不过就算不是粉丝,看到一半也会由衷敬佩。出乎很多人意料(也特别打黑子脸)的是,这部纪录片居然没有放进很drama和juicy的内容:妈妈的病、和男友的热恋这种内容没几分钟,和前公司的纠纷,一点没有。有的,是她成长的经历,被辱骂又重新站起来的经历,以及她为被侮辱被欺负的女性们和性少数们的发声。令人敬佩。

23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力荐

格局太小

26分钟前
  • 树下的野草莓
  • 还行

本以为下饭看的,没想到却成了最近让我哭得最厉害的纪录片,完全没想到我竟会对她的故事这么感同身受,这么感动,这么难过又快乐。好感动看到她像大多女孩一样想要讨好他人被人喜欢,然后终于能勇敢站出来做有力量能带动他人的人。喜欢她最后一直说在educate自己,也非常喜欢她强大的work ethics。

31分钟前
  • Ann
  • 力荐

骂也好,捧也罢,我只是希望中国大陆也有哪么一个全民皆知,有脑子,有良心,有勇气,有态度,敢在政治上发声的流行偶像。

3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对欧美这几年音乐明星不了解,知道她是从《晓说》高晓松那(换男人如换衣服?男人是其创作素材?),听过几首流行歌都因她在榜,看此片她很认真有才华很精致的样子,很有创作欲望,也很会炒作自己。从保守不表态政治到反对特朗普、支持女权,其实更多的是从功利的角度——考虑粉丝和受众的影响力弱化,避免自己过气。挺好的,能养活一大帮人。8

3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I loved it! 女性成长的魅力 oh yeah

37分钟前
  • 睿蕊
  • 力荐

不仅是政治上的觉醒,更是真我的觉醒。不再被那些女性相貌或人格上的刻板印象所束缚,做那个真正的泰勒斯威夫特,那个Miss Americana。//抛开霉女本身,剪的太过杂碎,很多地方都没头没尾。插入太多的歌曲创作和已有且无用的片段,而整个篇幅又过短。显得极为跳跃和混乱,还好主题方向是准的,Miss Americana实在过于耀眼。以及想说一下,导演才是掌控全片的,就好像某人不过是里面的一个演员,别把片子所有荣誉都加到她身上好吗?一些黑子别瞎黑。

41分钟前
  • AIR
  • 力荐

她自己的故事,当然要由她自己亲口讲述。她自己经历的人生,为何不能在纪录片中留下痕迹/十年过去了,她陪着粉丝长大,我们陪着她长大

42分钟前
  • 旺仔小王子
  • 推荐

篇幅有点不够 可以讲的应该还有很多很多

46分钟前
  • tankdream
  • 力荐

拍的非常差!前半部分作为歌手篇可看度还ok,她的敏感脆弱,她的恋爱成长都是她创作灵感,就像她说的,她只唱自己的故事。写歌部分,很多经典热单几乎是唱着唱着整首歌就出来了,都说Taylor的才华泯然众人矣,可惜她从来都不是众人。我喜欢看的是Taylor的创作纪录,可惜后半段落到她的政治立场,我并不关心这个!

4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We all could stay!!!

51分钟前
  • Je t' aime
  • 力荐

就在本片上线网飞之际,18岁的Billie Eilish以风暴之势席卷格莱美,相似的成名道路,却更加势不可挡。其实,更适合本片的片名应该是《Taylor Swift 重新出发》。30岁的你霉活得更像个年轻人了:开始对一切指责fight back,开始不追求严苛的身材,开始学着表达观点,开始拥抱真正的自我,从纳什维尔的乡村甜心,到现在的Miss Americana,第二段人生可以说刚刚开始。

53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千万别惹这样的女人!越被黑越内心强大!不断激发创作欲!天天slay!霉霉慢慢参透自己三十岁的人生,选择跟自己和解,找到了自己平衡的状态。听说这一次格莱美十八岁碧梨包揽五项大奖,新一个轮回才女唱作人的故事又开始了……只愿她以后继续把自己的人生写进歌里,让歌迷共鸣;说自己想说的话,让自己舒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对这个社会有点正面的改善;和自己爱的人白头偕老(片中出现她和Joy拥抱的画面,绝对是到目前为止她最主动公布恋情的一次)!

55分钟前
  • 娜娜是也
  • 力荐

一般像她这么有天赋的人,不会像她这么努力。而她不仅这么有天赋又努力,还足够智慧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60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Taylor Swift冲冲冲

1小时前
  • Alexander
  • 力荐

即使面对无数的流言蜚语与诋毁,也没有人能定义你。你是Taylor,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好女孩。特别感谢霉霉为同志平权做出的努力!🌈这部关于霉霉的电影有着她的过去,也有着她的重生,还有着太多的感动。Taylor,我永远支持你!

1小时前
  • AlanX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