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碎片

剧情片加拿大2020

主演:凡妮莎·柯比,希亚·拉博夫,艾伦·伯斯汀,埃莱扎·施莱辛格,本·萨弗迪,莎拉·斯努克,莫莉·帕克,史蒂文·麦卡锡,蒂龙·本斯金,弗兰克·萧宾,哈里·斯坦德乔夫斯基,多梅尼克·迪罗萨,吉米·费尔斯,朱丽叶特·卡萨格兰德,盖尔·加芬克尔,肖恩·塔克,埃里克·戴维斯

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

 剧照

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1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2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3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4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5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6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13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14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15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16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17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18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19女人的碎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19 00:06

详细剧情

  西恩(希亚·拉博夫 Shia LaBeouf 饰)和玛莎(凡妮莎·柯比 Vanessa Kirby 饰)正在充满期待的等待着两人爱情结晶的诞生,根据玛莎的要求,他们决定将助产士请到家里来,在家中分娩。然而,当玛莎开始了分娩过程后,她原先选中的助产士却因事无法前来,换成了另一个名叫艾娃(莫莉·帕克 Molly Parker 饰)助产士来接生。悲剧就这样发生了,玛莎的孩子在出世短短几分钟后便因为窒息而死亡了。   当命运的重锤砸下时,人们只能选择咬紧牙关默默承受,为了替自己死去的孩子讨回一个公道,玛莎的母亲找来了律师苏姗妮(莎拉·斯努克 Sarah Snook 饰),将艾娃告上法庭。在面对自己支离破碎的内心的同时,玛莎还必须处理她和西恩之间濒临崩溃的夫妻关系,而控制欲极强的母亲的步步紧逼,更是夺走了玛莎得以呼吸的最后一丝空气。

 长篇影评

 1 ) Fragile,Resonance,Dust to Dust

说实话,这部电影看了三天,节奏真是太慢了。片头一个30分钟的分娩镜头,导演厉害了。看完整部电影脑海里出现三个词:第一个是“fragile”真的是破碎了,爱情、亲情、事业、自己,全部一团乱麻;第二个是“resonance”共振,男主真是厉害了,应该是变形金刚的男主,为了这部电影也是拼了,大尺度啊,他在讲英国第三坚实的桥断了的时候用了共振这个词来解释,确实,有的时候改变就在一瞬间,就是每个人的爆发点到达了一个频率,波峰对波峰,关系就断了,透透的;第三个应该是句话“dust to dust”尘归尘、土归土,当女主在桥上撒孩子的骨灰时,她可能从这个事故中恢复了,世界的善与恶就是这么神奇,有时候人就爱钻牛角尖,想出出不来,是因为不想出来。Looking forward!Always shinning!

 2 ) 当跨过悲伤这座无法修复的桥梁

去年九月的威尼斯电影节有18部长片入选主竞选单元,角逐最高荣誉金狮奖。有趣的是,英国女演员凡妮莎柯比主演了其中的两部:《打开心世界》《女人的碎片》。最终,年仅32岁的凡妮莎柯比凭借在《女人的碎片》里的精湛演技夺得了威尼斯影后。近些年,凡妮莎柯比走进大众视野是凭借其在电视剧(《王冠》)以及一些商业片(《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碟中谍6:全面瓦解》)中的出演。获得威尼斯影后的奖项证明了瓦妮莎柯比近些年在表演上的突破,如此荣誉必将使得其未来的表演之路更加通畅,一路高歌猛进。

《女人的碎片》是一部关于“悲伤”的电影,网飞出品 (今日上线网飞平台),由多次入选戛纳影展的匈牙利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指导。我认为《女人的碎片》可以被视作一部女性电影,它强调现实主义,许多细节由微妙的台词和表演推动,在临近结尾处将整部电影升华即推向另一个高度。

《女人的碎片》主线很清晰:即将临产的主角 Martha和她的丈夫Sean决定在家中由助产士帮助接生,但发生意外之后他们的女儿在Martha 分娩不久之后就去世,整个故事也是由证件事故的法庭诉讼进行时间上的推进。两条清晰的辅线则是在意外过后,Martha 和丈夫,以及其自己母亲的关系的转变。其实当今美国选择在家中生产的孕妇并不多,根据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文章所述,每年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的孕妇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分娩。

开头前30分钟,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设计了一段长达二十分钟的斯坦尼康长镜头 (Long take),用极其现实主义的手法来刻画 Martha 分娩时的情形。瓦妮莎柯比在这二十分钟的长镜头里展示了其精湛,且强有力的表演,将孕妇临盆前的不安以及分娩时的痛苦体现得淋漓尽致。我甚至想不出有比长镜头更加适合的表现方式来描绘这段场景,想必这二十分钟也是最终打动威尼斯电影节评委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分娩前的Martha

当自己的新生儿因意外去世后,Martha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母亲在对于法律诉讼上的分歧(Martha最初不愿意直面整个世界,拒绝出庭)以及和自己丈夫 Sean因巨大悲痛而导致感情上的疏远。其实 Sean 的这条线有可以挖掘的的地方 -- Sean 的工作是建桥梁,是蓝领阶层,而自己妻子 Martha则是公司中高层,有自己的办公室,她也来自于一个中高产阶层的家庭(住在大房子,受母亲的资助买车),双方这种跨越阶层的婚姻也因为一场充满悲伤的意外而分崩离析:两人越来越疏远以至于貌合神离,各自都有了出轨行为。很多时候,当一对夫妻相处的久了,他们的孩子就成了感情生活的粘合剂,而片中夫妻两人夭折的新生儿也预示了关系的破裂。Martha对生活也开始变得消极,被这件意外阵痛地打击,无法自拔。

同时,Martha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母亲。她从不喜欢Martha的丈夫 Sean,因为内心里认为他是一个粗人。她就象征着精英阶层,希望最终打官司,让助产士入狱然后赔偿以让自己的女儿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但从来没有真正与Martha交谈,不知道Martha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借此机会,Martha的母亲也让 Sean离开自己的女儿,不要再回来找她。

如果说片头二十分钟的长镜头为这首女性之歌谱曲了肝肠寸断的开头,那后三十分钟就是创造出了一个坚强的结尾。Martha 出乎意料地出庭作证,中途休庭时,她在相机店取到了先前未冲洗的胶卷底片,看到了自己刚分娩时,还有着微润呼吸的女儿。回到法庭上,她真情发言:表达了对助产师的原谅,同时也象征着自己放下了这无尽的悲伤,而抬起头向未来前进。在法庭上的桥段,瓦妮莎柯比再次奉献了极具张力的表演,把情绪推到极致,和泪目母亲的四目相对也溢出了一股动人的情感。

有趣的是,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用建造中的桥梁(Sean 工作修建的桥梁)来体现每一次的时间转换。电影起始时,这座桥梁的两端远隔两方,当影片临近结尾,两端终于相聚,Martha站在桥的中央,把夭折女儿的骨灰洒向河中。这象征Martha对于悲伤的放下、一次勇敢的跨越。就像这看起来永远修不完的桥梁一样 -- 时间提供给了工人们修桥的可能性,也同时抚慰受伤的心灵。但是,想要真正让桥的两端相连,靠的是无数工人数月的辛苦劳动;同样的,让Martha真正地跨越悲伤这座“无法修复”的桥梁的,还是她本人直面现实的坚强,抬起头、向前看的勇敢和对未来重新燃起的希望。

瓦妮莎柯比在本片中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角色,她出色的演出值得今年的一个奥斯卡提名,让我们也期待在大影幕上看到更多她精湛的表现!

01/07/21

写于芝加哥

---------------------------------------------------------------------------------------------

感谢您阅读我的影评。如果您对我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Andysspace. 下面是二维码👇 谢谢!

我的公众号二维码

 3 ) 河流解冻,树木生长,伤口终将愈合

#雪碧看电影# 凯内尔·穆德卢佐 《女人的碎片》2020:🌟🌟🌟🌟比起其他强情节的电影,影片没有刻意营造失去孩子的悲痛欲绝,其中的省略、克制和距离感难得可贵。

影片用台词点出重点:这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关于玛莎。开头长达20分钟的长镜头段落结束之后,故事进入新的段落和节奏,意外发生后的女主角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她身穿红色大衣走在去上班的路上,一脸坚强。

不断重复出现的大桥一点点重建,玛莎买苹果、闻苹果、吃苹果、去书店买种植的书以及亲自种苹果籽的一系列行为都是关于“如何从丧子之痛走出”这件事的隐喻和外化表达,她最后也是站在这座桥上把女儿的骨灰撒向大海。

莎拉培育的苹果籽发芽,似乎代表着女儿的生命换了种方式延续,也证明,她并不是没有能力“孕育”生命;电影最后小女孩爬上苹果树,也与片中多次出现的苹果前后呼应。

女高管和建筑工人的爱情失去了双方的努力维系,肖恩被玛莎母亲的一张支票收买,闭口不提爱情,自此消失不见。

莎拉趁庭审间隙去照相馆取照片,红色的暗房里泪流满面的宣泄可能是她全片为数不多的外在流露。

影片前半段让同为女性的我感受到皮肤之下都在发麻的窒息和绝望,直到随着时间推移,河流解冻、树木生长,我才感受到,原来不管生活里有怎样的苦痛,时间不会停下脚步,生活照样继续,但在被裹挟着不断奔涌向前的路上,伤口总会慢慢愈合,人只会变得更加强大。

 4 ) 把碎片重新拼成一颗苹果树,但没有的话也可以

在看完《碎片》之后看的电影,讲述的是选择在家助产士生产的女性,经历痛苦的生育过程婴儿出生后死去,女性如何面对失女的痛苦、丈夫离开的痛苦、身边无人理解的痛苦,又如何在法庭上与助产士和解的故事。

看之前听说了前三十分钟的痛苦生育戏,可能是因为做好了心理准备没有觉得很震惊,现实中的痛苦只能更痛苦一万倍吧。

有几个点挺戳我的:

Marsha回去工作时大家都在看她,而她只是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告诉那个占领她办公室的男性,这是我的办公室,请你出去;

被漏奶浸湿的衣服、女孩的注视和Marsha的仓皇,既是耻感也是身体的变化时刻提醒她失去了一个孩子;

最痛苦时堆叠着脏盘子的洗手池和生活重建时洗手池内装水的杯子,痛苦时和生活重建时都靠她自己;

女性是在用一生学会和母亲相处,母亲告诉Marsha要直面痛苦时说她自己出生时“lift her head”,于是在法庭上Marsha自己和Eva和解时是对着母亲流泪微笑,于是是在餐厅吃饭时Marsha和母亲紧握着的手,于是是最后苹果树下Marsha和Lucy的对话,Marsha还是有了一个smells like an apple的女儿。

相反,丈夫的角色却是典型的男性角色:

会和大家说Marsha is always fine,但总是迟到、缺席、逃避;

自尊心过于强于是接受了Marsha母亲的车,又和Marsha抱怨她看不起自己;

想要逼迫Marsha唯一的方法就是强迫她发生sex,在Marsha拒绝后摔门而去(然后找了Marsha的表姐?)。

男性在通常观念里是强壮、负责、面对生活的重击迎头之上。于是这种气质被塑造为男性气质。于是电影塑造了一个这样的女性形象,面对痛苦她用自己去感受,生活成为了一些日子里的碎片、但生活一直在继续,于是在最后她终于把碎片拼好了,是和母亲、姐妹的日常聊天,是自己的跑步独处,也是一颗苹果树。

但我相信,就算没有拼成那颗苹果树,也很好。

 5 ) 保持善良,并感谢那些肯陪伴你经历的人

有一些场景很触动我:1.肖恩哭着求玛莎不要捐赠孩子,肖恩是真的很爱他的孩子,有血有肉;2.肖恩想和玛莎作爱,但是当时玛莎还在丧女之痛里没走出来,结果肖恩和咨询的律师发生了关系,男性永远比女性能够更快脱离一个糟糕的状态,有时候可能以一种残忍的形式表现出来他的“已经恢复”;3.玛莎爱上了吃苹果,因为记忆里女儿是苹果的气味。有一次苹果没吃完,肖恩问她苹果还吃吗都泛黄了(孩子离去时身体也泛黄);4.玛莎妈妈虽然强势但不左右她的人生,会争吵会试图劝阻,但最终也是选择尊重,只期待女儿拥有一个良好的结局,最后母女握手言和收获温馨家庭。 但真正戳我的是女主内心深处的善良,她站在法庭上说,“That is not why my daughter came into this world for the time that she did”。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一个人的善良可能会让她在一个负面情绪里呆的更久,因为她不能够纯粹理性地用利益观去衡量一切,当周围的人以友好的、正确的姿态提醒你来处理当下时,你会很混沌,比常人更容易情绪不稳甚至有会做出一些精神分裂的行为(有时候也许会短暂地伤害到身边爱自己的人),也许是因为:于个人而言情与理的平衡,是需要以高度善意去解读情形继而做出的判断与选择。

有时候我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面对事件善良和理性会打架,也会有更长的时间沉浸在难以摆脱的负面情绪里,偶尔会精神上短暂性情绪化失控 伤害到身边爱自己的人,会恃宠而骄觉得他们都会理解都会原谅都能忍受——但事实上只有血缘可以做到这一点,要感谢一切陪伴我度过糟糕境遇的人,尤其是血缘,也尤其是非血缘。我这个小矫情,26岁刚开始的日子里认识到这一切,还算早的吧,还算幸运的吧哈哈。

 6 ) 女人的碎片,女人的斗争

很多人说此片是关于伤痛,关于原谅,关于孕育。也许没错。但我觉得一个贯穿全片的更重要主题是女人的struggle。所谓struggle,既是一个遭遇灾祸的人为了活下去而进行的挣扎(就如落水的人在水里扑腾),更是一种主动的抗争——玛莎时时刻刻都在争夺权力。

她和丈夫争执孩子名字的拼法,丈夫说那只是一个“微小细节”。玛莎非常愤怒,因为对她来说,那不是微小的细节,那是权力:话语权,决定权,控制自己身体的权力,解读自己生活的权力。那些东西,对她而言,或者说对女人而言,是极端重要的(但不幸是需要争取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基于同样的原因,她和母亲争执孩子的尸体怎么处理(捐赠还是土葬),争执打不打官司,争执她是否出庭作证,争执她该怎么生孩子(在家生还是去医院生)。

奇怪的是(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她明明只想想控制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微小细节”,那些权利好像毫无疑义地应该属于她,但获得它们居然那么困难,需要那么多的争斗。人们总是说“我们完全理解你有权这么做,但是……”。人们承认她的权力,但继续毫不顾忌地对她指手画脚,告诉她“你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对你最好”。母亲说:“要是你按我提出的方式做,你现在就会抱着活着的孩子”“你要做的就是把头抬起来,像我当年那样”。做爱时她告诉丈夫裤子拉链在后面,但丈夫居然一定要撕扯她的裤子,她说给我几秒钟让我自己脱,丈夫居然勃然大怒并表示她的行为已使他兴致全无。真的,简直令人无法相信,一个女人的生活需要这么多的挣扎/争斗,连自己脱裤子的权力也需要争取和打斗。八竿子打不着的路人(母亲的朋友)也敢突然在超市里跳出来定义她的生活。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是:她生完孩子回去上班,发现一个男人坐在她的办公室里用她的电脑。她说这是我的办公室,对方一副“哦哦哦,好好好, 你别激动”的样子。她不得不问:“请问我看上去很吓人吗?”这真的非常典型:没有人否认那是她的办公室(权利),可是这完全不妨碍别人大大方方、理所当然地侵占那间办公室(权利)。

一切都需要去斗争,所以她的生活才如此艰难,这不全是因为孩子的死,孩子的死只是一个触发冲突的事件。于是一切都成了斗争。连要不要斗争本身也是一种权力斗争(母亲坚持认为玛莎必须去斗争,去打官司;而玛莎却抗拒和反对这种斗争,她的抗拒是她的斗争)。甚至我们可以猜想,她选择这个又穷又没文化的配偶,大概也是为了与母亲斗争,争夺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从母亲出钱买车,到母亲开支票劝男人滚蛋,这场权力战争一直在继续。

玛莎算很有斗争精神,她被塑造成一个叛逆的中高产阶级女人。但她也有她的软弱,那些软弱隐隐约约地被描绘成一种女人特有的软弱:比如她明明没有兴致,在丈夫扑向她的时候还是半推半就地进入了同意状态。比如她看到街上的孩子时的那种痛苦和无助——她丈夫也为失去孩子痛苦,但他的痛苦表现为对医生大喊大叫,表现为威胁卖车的人,等等;那是理所当然拥有权力和力量的痛苦,和玛莎的不同。她的软弱,似乎是因为拥有女人的身体(或身份)而存在。她的斗争,并非总能成功,有很多“半推半就”,和性爱同理,是“我并不想,但依然进入了同意状态”,那好像是一种很“女人”的退让。比如她一开始很反对打官司和出庭,后来却还是出庭作了证。但她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法庭上做了原谅助产士的发言。她的这些抗争也仿佛是很“女人”的:她诉诸感情、诉诸爱,说我的女儿存在不是为了争斗和复仇。

女人的存在不是为了争斗和复仇,而是为了爱。玛莎自己似乎也相信这种说法。

可是:以人们认为很“女人”的方式抗争成功,到底是抗争成功还是抗争失败?

影片的结尾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第一个是母亲似乎表现出老年痴呆的倾向,她不记得自己点了什么菜。母亲说:我没点那个。玛莎说:你点了,你喜欢lemon poppy。母亲说:我不喜欢。这时候母亲表现出了显然的犹豫和恐惧,而玛莎从未如此成熟和坚定。她们的权力关系终于倒转。从前是玛莎说“我喜欢这个/我要这样做”,而母亲说“不对,你喜欢哪个/你要那样做”。如今调了个儿。但这变化并不是因为玛莎取得了某种本质上的成功,而仅仅是因为母亲老了、病了,而玛莎到了成熟的年龄。权力关系本身并未改变,还是那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第二个细节是玛莎叫女儿从树上下来吃饭。玛莎说:“我做了你最爱吃的东西。”女儿说:“是冰棍吗?”“不是。”“是爆米花吗?”“不是。”如此等等。女儿最爱吃什么依然不由女儿决定,而由母亲说了算。权力关系一点也没变,不同的只是玛莎现在是母亲,而不是女儿了。

旧的桥断了(因为共振和本质的缺陷),但新的桥修通了 。桌子上苹果核变成了陈旧的棕色,但冰箱里的苹果种子发芽了 ,长成了苹果树。只是,如果仔细想想,新的桥也许一样可以因为共振断掉,新的苹果切开也许还是会变棕色。

这结尾让我困惑。仿佛一切都变好了,又仿佛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一代一代,生生不息而已。

不过也许我们应该相信,我们会进步,我们最终会造出抗震的桥和抗氧化的苹果。至少从微观的角度看,在玛莎个人的故事里,她在斗争里产生了连接,治愈了伤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她通过法庭上的宣言完成了对母亲的抗争。承认自己的选择并不合理/并非最优,本身也是争回了一种权力。

这不是老套的“时间治愈一切”,因为玛莎并不是靠安静的等待挺过了痛苦。 她始终在斗争和挣扎。那些斗争的碎片,拼成了一个也许并不完整的她 。

 短评

你看了一眼这世界,觉得不满意又回去了。却让我变成泄气的瑜伽球,打碎的玻璃渣。你的离去像坍塌的塔科马大桥,不怪地基悬索,只因为凑巧的共振。命中我注定要与亲密的人共振,即便没有你也会有其他将我们拆分。冰雪消融,指甲褪色,种子发芽,当被命运扼住时我要昂起头,这是你在我怀里教给我的道理。

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7.1/10品质平平。拖沓且寡淡,分娩戏份导致头重脚轻,作为支点的庭审也站不住脚。夫妻感情和母女感情没有厘清,胡乱交织在一起,分不清重点。丈夫的形象不立体,他选择肉体出轨、重拾烟酒,究竟是因为懦弱还是悲痛?他究竟是一个挣扎的父亲、丈夫,还是一个懦弱的窝囊废?镜头语言值得赞赏,长镜头非常不错,算是锦上添花。女主表现很亮眼,我觉得值一个表演奖。其实不烂,就是平庸。它血淋淋地呈现了一个本就有裂痕,遭遇意外,最终分崩离析的家庭。以及一个执拗、善良、坚强与脆弱共存的母亲。但完成度并不高,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没有迸发出戏剧张力,也很难感染观众。远远不及《海边的曼彻斯特》,可能是我预期太高。她把关与孩子的一切抹去,却执着苹果核的生长,疼痛终究难以放下。

11分钟前
  • Neptune
  • 还行

女主这种人物性格设定真的是太高阶了,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不歇斯底里的

13分钟前
  • Lee_刁
  • 还行

后劲十足的一部电影。女主演得特别好,足够让人感同身受到女主人公的挣扎,以及她身上最终散发的那种温柔却强大无比的独立精神。当一个女人把自己内心的全部碎片坚强的拼凑起来,那座久也无法接洽的心桥终于愈合。

18分钟前
  • 饮歌
  • 力荐

到美国发展的匈牙利导演新作,该片得到老导演马丁斯克西斯监制。女主气质上并不讨人喜欢,戏份多,幸运地获得了威尼斯最佳女主。开场半小时的生孩子场面的调度,掌控精彩,苹果籽育种等细节也还不错。其它一般了。

20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孩子死后成为碎片的不止女人,全程压抑结尾挽回。看了下评论,夸分娩戏份的基本都是男性,但我觉得女主表现得并不好,很明显她没有生产过。

21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3.5 早说了他适合去好莱坞发展,这不挺好。开场那个分娩的长镜头段落很不错,两个主演都太有魅力(拉博夫已经升至我可以榜单TOP1,成功挤下了高司令)

2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3.5 其实,蓝领凤凰男和中产阶级女即使没撞上悲剧,也会be的呀

27分钟前
  • maud
  • 还行

在生育这件事儿上不存在什么矮化男性,因为被撕裂的永远是女性,男性请别高估了自己的悲伤。

28分钟前
  • Mumu
  • 推荐

#77Venise主竞赛第五场#截至目前最精彩的一部,开篇半小时的分娩场面触目惊心,全场观众目瞪口呆的看着屏幕中的女子呻吟喘息嘶吼咆哮,之后女主的演技依然碾压众人,把女人的痛苦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希亚拉博夫在女主面前顿时沦为花瓶男,全程只有不停大哭

30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利用视听语言(煽情手段)放大《女人的碎片》无益于这部带有强烈政治意图的电影。因为在共情的语境下,观众是有可能继续保持理性的。显而易见,这是一场在技术安全和权力监管双双缺席下进行的私人项目。作为连接两性并使二者维持和谐的桥梁,这个庞然大物一直处于孕育和待分娩的过程中。遗憾的是,在「造桥计划」失败之后,世界只剩下了一位被冷漠包围的母亲和一位被愤怒占据的父亲。事实上,两个生活在一起的独立个体在信仰坍塌之前就已是敌对的状态,显然,影片没向我们提供证据,它让我们以为夫妻矛盾是因为新生儿的死。殊不知,这个分裂已久的世界和刚刚断裂的桥梁一点关系也没有。故而,因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导致的「内战」也无法指望一个总统就能迎刃而解。需要警惕的是,女性的苦难不应成为艺术家表达政治诉求的手段,哪怕它是多么具有合法性。

34分钟前
  • Muto
  • 还行

终于看到了男神导演去好莱坞拍的第一部电影,每次镜头还是横移,就觉得会一直跟角色奔跑,最后飞起来。看到角色痛苦或歇斯底里,就觉得氛围化的混音效果要来了。生孩子那部分的长镜头满足了我对这位技术流导演的期待,跟着角色走的大女主故事,也基本上满足了飙演技的预期。夫妻关系的处理有点使不上力,情感力度顶不上来,倒是男主角临走的那场戏,虽然看不到脸,但背影和小动作演的很够劲儿。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当长镜头花哨的幻想感被一场内敛又时刻处于生理反射临界点的高压共情共能取代时,穆德卢佐宛如神秘软体动物般的“浮游影像视听”也由过往外星生命似的奇特作品转世为人。寓言体系却依然是庞大的,如羊水的逐渐丰足,城市运河亦由寒潮化作暖流,而横跨其上的桥梁的合拢竣工,又是母体与胎儿间脐带的再一次连接,倒撒骨灰的一刻,抚平了共振的伤痕,种子发芽的新生到来,许下这承诺的男人被抹灭,破碎的女人终将重新站起。一场令人钦佩的关于母性同这个世界间关系的绝妙比喻,最后的宽恕蜕变于之前男性和家庭作用力的溃败,母性的强大坚毅从何而来,人类一切行为乃至整个自然界的运作法则,皆在其中又尤其引导。大概唯一的不足,是片尾女孩爬树摘苹果这一直白的人文主义抒情关怀,电影完整的系统氛围在这最后一刻被遗憾破壁。柯比与拉博夫的表演都很精彩。

43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失去女儿之后,她爱上苹果的味道,因为那是她与女儿短暂共处时光里的唯一回忆。男人在一个女人被撕成碎片后做了什么?他依旧在索取,哭喊着要求他渴望的一切,在未果后转身上了别的女人,他哭的是自己理想生活的灭亡,这种悲伤是一种近乎自恋的男性凝视。体面和尊严是什么?是我们光鲜亮丽地活在他人各色的目光下,然后来到厕所,脱下成人纸尿裤。

47分钟前
  • uncannyblue
  • 力荐

女主微笑的那一瞬间电影就垮了,可以原谅,没必要笑。男主和片中雪天的流浪狗一样,删去对全片也毫无影响。

52分钟前
  • 柳三行
  • 还行

2020多伦多Day4 | 我总觉得Vanessa Kirby的长相和气场一点都不适合演母亲,典型的RBF。所以全程缺乏共情。除了最后一场法庭的戏,她的确演的非常出色:颤抖的嘴唇、竭力控制自己不让情绪奔溃、I di... I do. I did…… 期待她未来驾驭更多powerful的女性角色。话说回来,男主的角色到底是在干嘛!哭了两次,求欢被拒,然后出轨,最后滚蛋。两人之间从争吵到冷漠再到心死,如果再多些笔墨多些细节就更好。想起了劳模姐和一美的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再看这部就觉得没多少新意。最后一小段可以省略。等Netflix上线之后再看着字幕看一遍吧。

53分钟前
  • 北北
  • 还行

令人紧张到窒息的20多分钟分娩戏让人察觉不到这是一个长镜头,导演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语言能力可见一斑。相比于导演之前空洞炫技的作品,在这部电影里导演终于将那些技巧真正融入到电影内容里。渐渐连接的大桥,默默萌发的种子,冰冷的雪天,家中被人遗弃的盘子,每个物品每个镜头都有了 叙事和表达用途。再加上两位主角的实力演绎,整部影片将一个悲伤的故事呈现得非常抓人,富有张力。只不过影片将女人的痛苦和挣扎隐藏的过于隐晦和琐碎,说它是女版的《海边的曼彻斯特》,还差一点藏在平静中的爆发力。

56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推荐

这种描写中产阶级白人因为自己的错误失去孩子之后如何从痛苦自责到释怀的电影已经要成为一种类型了吗,以后可以就叫曼彻斯特片…

58分钟前
  • 小油飞
  • 推荐

很有力度,道德力量和理性战胜了极度悲伤带来的报复欲,这才是女性力量的一种展示。她的妈妈说,你应该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男人远走高飞,只有她重新开始。没有把仇恨种下,发芽的是爱,爱还结了果。

59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第一部分,差不多半小时的剧情,就已经把人抓得死死的。那种临场感与真实感,真是怵目惊心,看到人快要窒息了。而接下来则是一点点告别与和解。影片讲得还是挺直白的,尤其苹果的寓意。主要还是导演调度与演员表演吧,确实都非常厉害,也增加了影片情绪感染力。另外,意外看到萨弗迪,也算是小惊喜了。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