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天伦

大陆剧大陆2016

主演:陈小艺,练练,马丽,张国庆,陈思斯,陆纪依,刘亭作,崔林,江昊桐,刘梦轩,陈婷

导演:滕文骥,王为

 剧照

天伦 剧照 NO.1天伦 剧照 NO.2天伦 剧照 NO.3天伦 剧照 NO.4天伦 剧照 NO.5天伦 剧照 NO.6天伦 剧照 NO.13天伦 剧照 NO.14天伦 剧照 NO.15天伦 剧照 NO.16天伦 剧照 NO.17天伦 剧照 NO.18天伦 剧照 NO.19天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0 00:11

详细剧情

  讲述“丁香”为主线的裴家几经坎坷的家族变迁。

 长篇影评

 1 ) 嘿,老罗

看完老罗的《天伦之旅》,我只是想到两个场景:
去年的某一天,和父母的争吵结束,我坐在房间里的地板上,没有开灯,觉得累。爸走进我房间,他拍了拍我的头,说:你怎么不像小时候一样,那时候多听话啊。直到现在我还在想这句话。爸,如果可以,我也想回到小时候啊,我也不知道了长大了以后会这么痛苦,我也有气,不要总把我想得那么好,我成长的时候,你没有看见,但不能你没有看见,就去否认现在的我,我没有时光机,你也没有,所以咱们都只能妥协。我从来都不想让别人因为我伤心,无论我是怎样的人,都请原谅我,我也同样痛苦。

还有某天晚上,我在街上走着,接到爷爷的电话,那时候奶奶去世半年。我那天心情也很糟,只想结束那通电话,随口提到奶奶,突然电话那头爆发出一阵哭声,我当时慌了,后来只得瞎劝劝了几句,就结束电话了。到现在,我仍然觉得奇怪,他都从没有和我爸打电话哭着说奶奶,而居然在和我通话时哭了。我理解但又只能体会到一部分爷爷的感受,我仍然记得那哭声猛然间爆发的强烈震撼感。

回到这部电影上,一开头,就是老罗在整理家,还有修花园,配上音乐,颇有点轻喜剧的基调,我挺喜欢那个场景,老罗躺在长椅上,旁边是那个撒尿小孩的雕像,有点意思,一个疲倦无聊孤独的老头……再往后,去采购,接到各个孩子的电话,以及决定去给孩子们一个惊喜,老罗充分表现出了一个老头固有的死要面子,内心孤独和那点小狡黠。

第一个让我感觉到心酸的场景是,老罗坐在儿子家门口等待至深夜,然后默默拎着行李离开,慢慢地沿着冷清的街道走着。你看,这就是落寞的味道,一个人在深夜里没有目标地走着。老罗到到了一个餐馆,餐馆里是比他更老的孤独的老头们。和他说话的那个94岁的老头说:我有三个孩子,六个孙子,他们很忙。想必老罗肯定不愿意承认他和这个耳背老头都处于同样的境地,然而,他们的确都是被人遗忘了。
在睡前按时吃药,在空荡的餐厅里看搞笑节目哈哈大笑,在火车上看着延伸的电线杆。我看着愣是想到我姥爷了,老罗吃药和大笑时候,我简直是又看到我姥爷出现在电影里了。

到女儿家的时候,老罗开始慢慢接触到生活的真相,他内心焦虑,却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显得有些自嘲。看到儿子以后,劝儿子戒烟被儿子反驳时,他低着头坐着,摇着头说:“那不是真的……你抽吧”,显得无奈也无力,颇有些心碎的感觉,但却很真实。

最让我心酸的是,老罗在给那个流浪者钱以后,反而被那人抢劫,自己的药还被踩碎,愤怒却束手无策,他只是一个生病的要靠药物维持生命的老人,一生勤恳善良,像是一个农夫,不过这个社会已然不是他内心中的单纯的社会了,到头来,他是被蛇咬了一口。他喘着气,在公用电话亭拨打电话,电流经过架设在路边的电线,打到了自己的家里,去世的妻子在电话答录机里的声音传来,他委屈而忍耐的表情,紧紧握着话筒。至少让我心里难受至极。

在看完各个孩子后,他做飞机心脏病发时做的那个梦里,反映了他真正的内心,他感到十分挫败,被孩子们欺骗,没有人告诉他真相,他想知道,却被嘲笑和无视,他冲着梦里的David发火,慌乱又迷茫,“我该怎么办……我做不到,我不能假装没事发生”,梦里下起倾盆大雨,他看着孩子们离去,看着大雨………我很爱这个梦,梦是他的写照,是他的思考,是这部电影里真正的戏剧高潮。他的矛盾至始至终是在内心的,这就是最老罗式的表演方式,隐忍内敛的,却在内心中爆发。我一直就爱着这样的表演,深入不肤浅的表演。

躺在病床上的他要求知道真相,却得到David已经死去的消息,他嗫嚅着“这不是我的孩子,这不是我的孩子”,继而痛哭起来,这一刻我想所有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他的痛苦。,还好,又一次,迷迷糊糊的梦里,David来到他的身边说,这不是你的错,爸爸。 他醒来,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重复着David的名字。后来,他看到儿子生前画的那幅关于电线杆的画,他不禁笑了,激动地点点头。他也学着像妻子一样,告诉妻子的墓前说着好消息。他明白正是因为妻子爱他,才不曾告诉他真相,他也反省着自己在孩子的成长中的做法。所以,故事的结尾,在圣诞节,他坐在桌前,欣慰地看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大团圆的结局一向俗,但是,谁说俗的结尾就不是一个好结尾了。这个老头当然值得拥有一个好结局。孩子也好,父母也好,都是在互相依赖的,即使有太多矛盾,但始终是互相爱着的。也许我和我的家人之间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他们爱我,我爱他们,在过节的时候我们会坐在一张桌子上说笑着,这就是生活里最美好的时刻。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的幸福,每个人都不应该孤独。
—————————————————————————————————————————其实不是想说电影的,来说说老罗吧。上初中的时候,看老罗的《出租车司机》,觉得自己和travis有相同感受(直到现在也是),染上了一个毛病,经常会突然会对着空气说,are you watching me? 也是至此,就开始看老罗的电影。一开始看他和马丁西克塞斯的片子,都是那种强大气场的主人公,《愤怒的公牛》《出租车司机》《赌场风云》《好家伙》…………当然,《美国往事》里的面条,《Heat》那个被Al杀死的匪徒,都是我欣赏的角色。但是,如果都是这类强悍角色,绝对不足以体现出老罗的伟大……老罗是谁?老罗是神!所以,他大部分时间不会让我失望(大家自动忽略类似那部《正义杀戮》之类的电影吧,神也有挑错剧本的时候,也有发福的时候)。所以,我才会接下去看《午夜狂奔》《纽约纽约》《苏醒》《瓶中信》。

《午夜狂奔》我印象深刻,当时找了很久的下载,都没找到,在一个深夜,在某个网吧的网上影院上找到。看的时候狂笑,老罗演的那警察和那个押送的罪犯之间的对话,实在是让空气中都充满着幽默的分子,自这部片子后,老罗的喜剧天分就被充分挖掘出来了,如果没有这部片子,也不会有后面的《拜见岳父大人》了吧。
《纽约纽约》的爵士乐手,挣扎着矛盾着,吹着小号的老罗一样有气场,敏感忧郁的艺术家性格,但另一方面老罗仍表现出了这是个活在在极端社会里的挣扎的小人物。每次看到《纽约纽约》的封面,总是会想到很多,上个月运气不错,买到了《纽约纽约》的黑胶,封面用的也是电影封面。看着就是一阵感叹。
《苏醒》。其实这片子很早之前就看过,第一次看是因为恶补罗宾威廉斯(我有个习惯,喜欢一阵时间看同一种类型的片或者是同一个演员的所有片),但我总是不记得这是几几年的片子。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部被忽视的片,我坚持认为这片里无论是罗宾还是德尼罗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德尼罗演的那个病人,孩子气羞涩天真,渴望正常渴望自由,老罗表演得很好。当时对老罗还不熟,后来看第二遍的时候,对比Travis,我就不得不惊叹,这个方法派演员是多么牛逼,他的确是做到演什么像什么。
《瓶中信》,好像是1990年,不太记得了。老罗和梅尔斯特里普搭戏,演一对婚外情的中年男女。老罗演的那哥们就像是人群中的任何一个人,普通隐忍善良挣扎。不得不说,老罗愣是隐藏住了平时的强大气场……

基于以上的电影,我从没有怀疑过老罗有不能接的角色(忘记说《摇尾狗》了,里面那老头也不错,讽刺味真浓,老罗脸上那痣特配这个角色)。看到有人说,老罗老了还能演这么个好父亲。 那是当然,因为老罗是神!

 2 ) 给人温暖却又渐渐让我流泪

就剧情而言我想四星应该差不多,不过为了Robert De Niro的精彩表演,我决定给他五星。
其实本来想挑一部喜剧电影,为刚刚结束的HSBC终面松下弦,结果阴差阳错的看到了 Everybody's fine的海报,就这样买了票。
开头的确很轻松,有我喜欢的 “Catching a falling star” 作为开场音乐,Frank(男主角) 开心的打理他的小花园,去超市买些各式各样的东西,准备和孩子过周末。

我想父母大概就是这样的,因为可以见孩子一面,变成了一个老小孩一样的焦急期盼着,幻想着。至少我妈妈是这样,每次我从香港回家,她都会买好多好吃的,即使她可能不知道这么多年有的我已经不大喜欢吃了。

可是正如剧情应该发展的,没有人去,因为各式各样的事情。或许真的有什么事情让他们不能抽空回家,又或许是父母其实在他们心里没有了原来的位置。儿女已经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父母好像是几个世纪前的事了。所以这个父亲(Frank)决定去旅游,去看望他的孩子。
第一个孩子David不在家。父亲在画廊的橱窗里看着David的画,一个像毕加索笔下那样怪异的人,恐怖的眼神。父亲对这个眼神应该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吧。那里面应该有David小时候的倔强,但更多的是他们多年的分别,David另一种不为人知的神迷又阴暗的一面。
到下一孩子Amy家,他知道了Amy没有去他家找的全是不成立的借口。他也看到了家庭并不幸福的女儿。在看到Amy的儿子Jack拒绝递给父亲辣酱时,我跟旁边的Adrian说,“They got divorced”. Adrian 吃惊的看着我,“how do you know that”. 是的,我就是知道,因为我感觉得到。好像这就曾经发生在我身边,我是Jack,会做同样的事。父亲因为另外一个女人离开了家,我有什么理由原谅他,还要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样对他友善,对,我经历过,所以知道一定是这样的。
到了第三个孩子 Robert的排练厅,发现儿子并没有自己想像的优秀。而最后一个女儿Rosie,好像她是最期盼父亲出现的人,可是她依然有秘密瞒着父亲。
现实就是这样,我们总希望把好消息告诉父母,希望他们安心,而一些小秘密却自己藏着,因为觉得他们不会理解的。所以我们尽量展示最好的一面,就像Rosie一样,租豪华的加长车去接父亲,预定了天台的旋转餐厅,找了敞亮的公寓给父亲住...

而让我感动的是,父亲留心到了一切,他没有捅破,而是选择黯然的离开,留给每个儿女一封信,一封他决定亲自交到没人手里的信。

可事情就是那么不尽如人意,David死了。我想是因为压力太大吧,作为一个怪异的艺术家,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精神分裂之类的,尤其妈妈死了,父亲又是如此严苛。

我喜欢Rober De Niro 此时的表演,看的出他的心是真的在流泪。这个时候我忍住了,其实差点哭了。 倒不是因为单一这个场景,而是每一次Frank在见儿女的时候,第一眼都是他们小时候单纯的笑脸和眼神,很难描述的感觉,好像这样让一个死了妻子的父亲,和儿女十几年没有交流的父亲显得更加孤单跟寂寞。

他所有的不合拍,不知道拉杆箱有拉杆和轮子,依然在用菲林相机,不在乎路人而坚持给女儿在公司门口拍照,拖着嘎吱嘎吱的箱子去乐队排练现场,是那样让人觉得心疼。

他到处跟人说他有多优秀的孩子,因为太忙所以只能自己去看望他们。他一个人坐在Greyhound的站台等着已经错过的车,深夜,只有一个黑人售票员跟他说话。 他经过地下通道,想给一个流浪汉钱让他吃饭,却被抢走钱包,最后踩碎药瓶。他只能捡起药的碎片放在兜里。其中一个镜头让人看了很心酸,就是他把最后一点药渣从衣兜里倒出来,然后拣出里面的衣服纤维,然后顺着桌边把药渣推到手里,倒进嘴里,还舔了舔手心。就是这些细节让人很感动,这个老头好可怜,我想只有这个词可以形容,他对孩子很严苛,所以没有人愿意把真心话告诉他,他就这样孤寂的过着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觉得应该去看看孩子了,却发现已经失去了最放不下心的那个。

最后,Frank去画廊买David的那幅画,只可惜已被买走了。店主找出了David以前画的一幅,很简单的像孩子涂鸦的电线杆,还有卷曲的电话缆线。只有Frank知道那是什么,那是Frank一直引以为傲的职业,就是用PVC做电话缆线。

Frank梦到了David, Frank说了对不起,David说没关系,我得走了,妈妈还在等...

 3 ) 老父亲的探亲地图

电影不到100分钟,联系起了老人和四个子女的所在地。看完电影,笔者和绝大部分观众一样痛哭流涕、泪流满面。老父亲在途中有多少艰辛?刚看完影片,观众可能只存在一个感性的认识。然而,通过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将其更为具象地表现出来:

父亲的路线图

这幅图取自美国铁路公司Amtrak的官网网站,是Amtrak铁路系统的示意图。我想国人在进行影评时,估计大多不会想到用这张图。其实,影片中的父亲是坐火车出行的,用此图来看他的出行路线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说来有趣,笔者想到运用这幅图,是因为笔者曾在美国生活过半年左右,并且也曾计划过火车旅行)

其中,打红色五角星的是父亲家所在地,纽约州的Elmira,一个具有典型新英格兰风格的祥和的小镇子。

1号为“画家”大儿子的联系地址纽约,但正如影片中所展示的,父亲没在纽约找到大儿子。

2号为“家庭和睦”大女儿的所在地芝加哥

3号为“乐团指挥”二儿子的所在地丹佛

4号为“单身贵族”二女儿的所在地拉斯维加斯

之后横生变故,老人只能坐飞机返回(这幅图恰好也解释了老人不能坐火车返回的原因)。不过也正是因为是坐飞机,所以目的地机场应当也在1号,纽约市。

从0到4,父亲几乎从美国的最西北角走到了最东南角,所经过的路程,宛如从哈尔滨前往昆明。

光这一项,就值得令人再次落泪。

 4 ) 边看边写

一开始看就很心酸的感觉。每个人都 很忙。但其实事情也不是看起来那样不爱他们的呢。父亲眼中的大家都象孩子一样,过去的旧时光呢。及时的配乐很赞。善意总是被邪恶摧毁,能说些什么呢,心疼老人,每个和自己有关的。那幅画真是内心的写照。无数次的想到那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在。老人总有无数的特征。照第二张的时候女儿却不在电视机旁。还有27分钟,感觉要悲剧。。。额。。。。所以生命的最后一幕还是回忆起了几个孩子和还没发生的事情。。。父亲什么都发现了呢。最终是被自己的善举所摧毁。神一样的罗伯特德尼罗。最后父亲寄去的信。最后大团圆的结局,还算不错。

 5 ) 老无所依,欲哭无泪

过年时看这样一部电影总让我感觉是不是该扪心自问一下。一年里尽为一些琐事束缚手脚,找上各种各样借口不去看望老人,到了年关象征性地提上糊了一层大红纸的年货保健品前去报到,匆匆一顿饭后一别又是一年。人们常说人变老了就成了老小孩,很多老人成天孤零零地在客厅里守候看望他们的儿女,就若人生之初在幼儿园眼巴巴地等着下班父母的小孩子。在人生的最后一站,老年人同世界最后的联系也许只有那些辛勤哺育过的人,他们的财富也只有这些人,这些人的拜访能带来多大的快乐也许绝非我们这些夜夜杯酒笙歌之徒可以想象,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曾经有位教育家去看望导师,告别时那位八十高龄的老先生执意走了两百多米的路将学生送出小区,一路走还一路对小区的熟人介绍说:“这是我学生,我学生来看我了。”
有些扯远了。
老无所依的题材库中不乏经典,而近来最让人感动的是去年迈克尔•凯恩主演的《有人在吗?》(Is Anybody There?),片名正巧与《天伦之旅》(Everybody’s Fine)形成一点对应。《天伦之旅》的中文题译有些小剧透,一个具有强大流动性的“旅”字已经暗示了老弗兰克的家庭聚会难以顺利。本片改编自1990年马斯楚里安尼主演的意大利电影,而今替代马塞洛出演弗兰克的则是善于将哀愁隐藏在狡黠笑容下的罗伯特•德•尼罗。孤独的老弗兰克是个退休的电线封装工人,育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新近鳏居在家。为了一个日思夜想的家庭聚会,弗兰克做了精心的准备,却在聚会前一天夜晚接到子女不能参加聚会的电话。尽管长期操作有毒塑料让弗兰克心肌功能受到损害,甚至有心脏病发作危险,他还是决定亲自上路,去子女家中同他们团聚。
然而与《有人在吗?》不同的是,后者似乎对观众过年的心理诉求有顾忌,导演通篇没让悲情元素主导观众心情。另外在情节上,除了老年人的孤独,剧本中还加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谋生艰难、望子成龙者往往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两个主题。每每当我被导演的煽情和德•尼罗的表演感动到快要流泪时,忽然发现他们费尽心机撩拨了半天实则是项庄舞剑,到了关键的哭点,陡然笔锋一转,反而用良苦设计的情节告诫观众:不要把孩子逼得太苦。前半部分还在说老年一代的凄惨,后半部分转移到年轻一辈的成长,导演也许在想用两个老题材相加创造出新鲜感,在情节上推陈出新,但结果却是同情和警示两种情绪相抵,反而让人看完电影如鲠在喉,总觉得少了什么,举到空中的纸巾也只得缓缓放下。对节日气氛来说,这一点倒是值得肯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两个女儿的生活远比两个儿子更好更成功,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有意的暗示呢。

 6 ) 天伦之乐

也就前些天吧,好像是天涯上的贴子,也好像是北大还是哪个高等学府的一个硕士吐槽他的家人。
他是农村考出来的,家里的,甚至是家乡的人,都把他的成就当作状元及第。
可是在那么多年学习工作之后,老家人来城里看望,却发现他根本没有过上状元的日子。

也是,现在硕士算个毛啊,就算博士,一套房子就能把所有人都累死。
城市的生活,如同乡村一样,都是讲面子的,至少一家要配辆车,孩子上学,不能落人后,进个好点的学校。
这都是钱啊。。。
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大多数儿女也想让父母骄傲。然而大多数人的生活不是那么容易。

不是所有人父母都如电影中的父亲,晚年的时候才明白过来,只要儿女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什么事业成不成,婚姻成不成都是虚妄。
特别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地方的人。
很多人乃至一生,都不明白家庭组合的意义。有一部分人甚至只把它当作证明自己的工具。

在我看来,家庭就是一个相扶相携的团体。
血浓于水的亲情,被自幼的扶养和关怀所奠基。
他将是余生最有力的依靠。
他不是你用来显摆的物件,你的房子有多大,你的子女上了哪所大学,你挣了多少钱。
这些对幸福有作用,但不代表幸福。
家庭,不是你用来展示的花瓶,他就是一个外形很丑陋,但是在你需要时非常有用而且可以拄倚的拐杖。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这艰难的人生。
能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真好。

 短评

看到后来开始飙泪,我以后也要生很多小孩,死了一个的话还好有其他几个。

3分钟前
  • Q
  • 推荐

生活就是冷暖自知。无可挑剔的演技,全是泪水。

7分钟前
  • 草威
  • 力荐

真正关心你的人不会问还在上学吗?大几啊?考研吗?有对象吗?单位怎么样?一个月挣多少钱?而是会问:你快乐吗?幸福吗?

10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硬漢已老,而老又有什么不好?安心安穩地接受當下的生活,兒女幸福自知,他們已不是當然的孩童,他們有自己的路,他們必須自己去走,去經歷,去承受,去幸福或者悲傷,然后長大。

1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还有比德尼罗更帅更可爱的老爹吗

16分钟前
  • 左加菲
  • 推荐

看到主角的药被那人踩碎的时候。心里好难受~

19分钟前
  • S。好脾气
  • 力荐

看到他打电话回家听已故妻子的声音来平复病痛时,我忽然很想哭。

24分钟前
  • 汪拾叁
  • 还行

因为不想看到“慈父”式的德尼罗而迟迟不舍得看,终于看了还是被他折服了。片尾幅画忒推泪了。

26分钟前
  • shu
  • 力荐

2009不容忽视的佳片。从电影里能感受到《天水围的日与夜》式细腻,《在云端》式孤独,《心的方向》式疏离,不过,到最后都能转化成《阳光小美女》式一家人窝心的幸福,这便是最美好的。“大家都很好”亲情间最善意的谎言。2009好莱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Robert De Niro

2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德尼罗这黑帮小子,一直硬汉形象,我很喜欢他的笑容,原来也能够饰演好一个谈笑风生的慈祥父亲。只能感慨,做个好父亲,实在太难,和下一代的子女,总是多少会有些隔阂,谈话间保留着一分距离和客气。亲情无价的后一句,是冷暖自知

33分钟前
  • 今生、唯爱
  • 推荐

失落的爸爸就像德尼罗不再是哪个黑帮小子一样让人悲伤。

34分钟前
  • Fabio
  • 推荐

Rob De Niro 在这部戏里的扮相让我想起《UP》里的老爷爷。结尾里David的画实在逼人掉眼泪。

36分钟前
  • thawpuck
  • 力荐

关于生活关于家庭的反思与自省。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一个家庭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总是试图对远方的亲人报喜而不报忧,或许是避免担心或许是因为难以言表。电影处处充满着温情,几首原声也曲曲动人。但那些电线与电线杆却总是感觉和电影格格不入。★★★★

39分钟前
  • Q。
  • 推荐

比预想的好很多,很讨巧的题材,即使你再讨厌,总会有些细节触动你,德尼罗终于接了个好片子

4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个何以评分如此高?主线都绕乱了,头一次觉得嘟噜巴里摩尔老了,光鲜漂亮的德尼罗也能变成满脸疲态的老爸爸了,最后温馨大结尾蒙混过关了,其实还能再好点儿

4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1.看完这部片我萌生了回家的想法。2.这部片对亲情的诠释超越了Big Fish。3.我们都曾对家里说过无数谎言,而大多数谎言都是因为不想让他们担心。4.片中一个段落还启发我们不要随便怜悯任何一个看起来可怜的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5.宝贝我爱你,这片子温暖的就像你是我的小太阳。

52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赶着明天看《一切都好》之前,方便对比先刷一次较容易看到的美版。自从看完Intern再倒过来看De Niro,会发现老爷子太刷好感了~全片每一次场景切换的音乐和对白过渡得平稳又自然,Paul McCartney的曲子也在最后加分不少,是双倍的温暖。

55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如果不是强忍 泪水一定要决堤 Robert De Niro演技太棒了 幼年时孩子的穿插也很赞 最后拿出他儿子的那幅画时 简直是T T

59分钟前
  • 小肚子✨
  • 力荐

家庭的温暖

1小时前
  • 十十
  • 推荐

Kate Beckinsale的头发太好看了!片子还特地写了句台词赞她头发///这电影的受众群应该只有各主角的大粉丝吧,否则真的一点可看之处都没。

1小时前
  • bayer04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